20世纪80年代以来耶律铸及其《双溪醉隐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耶律铸及其《双溪醉隐集》研究综述
许风云
(内蒙古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关键词:元代文学;耶律铸;《双溪醉隐集》;20世纪80年代;跨学科研究;交叉研究
摘 要:耶律铸是蒙元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国内目前尚无其单独传记出版。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耶律铸的相关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耶律铸进行研究和探讨,包括他的生平、家庭成员、墓志以及耶律铸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个人信仰等。其作品《双溪醉隐集》也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但他们大多是从诗文等角度入手,而跨学科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不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还需加强。
耶律铸(1221~1285),字成仲,号双溪,耶律楚材次子,其母为汉人苏氏。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后,耶律铸任中书省事。耶律铸自幼聪敏,秉承家教,崇尚儒学,善于赋诗属文,有《双溪醉隐集》传世。《双溪醉隐集》中有大量反映边塞生活的征战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攻城略地、入主中原、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元世祖忽必烈时,耶律铸曾三次官拜中书左丞相,卒后追赠懿宁王,谥号文忠。“耶律铸传”见于《元史》卷一四六,列传第三三,附于“耶律楚材传”之后。
一、耶律铸研究
(一)与耶律铸相关的著作
关于耶律铸的传记目前尚未问世,涉及到耶律铸的论著多散见于其父耶律楚材的传记或者其他著作中。例如李则芬《元史新讲》(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第三册第二十章“世祖朝一般人物”第三节“中央政要及地方行政首长”介绍了耶律铸及其儿子耶律希亮,并推测耶律铸的嗣中书令可能只是袭虚衔而已,不一定真是中书省主持人,并且在结尾附录部分表二十九附录了耶律楚材家世〔1〕。该书有关耶律铸的内容叙事简短,但基本史实表达清楚,作者把耶律铸放在“世祖朝一般人物”〔1〕这一章即表达了其对耶律铸的基本看法。
台湾学者王德毅、李荣村、潘柏澄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华书局,1987)在其第二册“耶律”条对耶律铸生平做了简略概括,并对耶律铸相关索引资料进行了整理总结〔2〕。
刘晓《耶律楚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章“家世”在介绍耶律楚材本人家庭情况时,详细论述了耶律铸的生平、官职、夫人及儿子等,并解释了耶律铸与其兄耶律铉待遇和境遇不同的原因〔3〕。第十章“宗教观”后附有“耶律楚材父子在宗教观上的差异”,认为耶律铸对道教的偏爱及其调和道教与佛教矛盾的态度,与其父耶律楚材的观点差别很大〔3〕。
陈得芝主编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八卷元时期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耶律楚材(附耶律铸)最后部分对耶律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提及耶律铸的宗教信仰、官职升降等,并且认为耶律铸留世的诗及其注释是研究其思想志趣的主要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名物史地也颇有参考价值。该部分内容简短而丰富,为我们研究耶律铸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韩儒林先生主编的《元朝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在上册第二章“蒙古的征服战争”第四节“侵南宋与灭大理”的注释部分提到耶律铸及其《双溪醉隐集》,用《双溪醉隐集》的诗词来论证史实〔4〕。第四章“元朝的建立”第一节“忽必烈夺取政权”的最后部分附表“中统元年至中统四年宰相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耶律铸在中统二年、三年、四年都担任了左丞相一职〔4〕。下册第九章“元代的文化科举”第二节“史学”说到耶律铸曾监修《辽》、《金》二史〔4〕。第十一章“元代社会生活”第二节“饮食”注释部分用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六《行帐八珍诗》来解释说明元代的宫廷珍馔〔4〕,第七节“四时节令与消闲时光”用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六《大猎》一诗来论证大蒙古国时期的围场设在漠北草原〔4〕。因为韩儒林先生的《元朝史》是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元朝史,所以提到耶律铸及其《双溪醉隐集》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和很全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涉及到的一些内容管窥《双溪醉隐集》的文献价值。
(二)与耶律铸相关的论文
1.关于耶律铸的生平研究
邱瑞中《耶律铸论传(上)》(王叔磐、旭江《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一文首先说明了《元史》的纰漏疏谬,进而通过对《双溪醉隐集》的研究,依史择诗,据诗证史,发现《元史》缺漏的不少事件,详细介绍了耶律铸的生平、家教、才学以及入仕情况等,突出了父亲耶律楚材与其母苏氏对耶律铸文化修养的影响,并且提出耶律铸的升迁荣辱是遭受了元统治者对待汉法和回回法矛盾心理的影响等观点。但文中也提出耶律铸的主要政治活动是在蒙哥与忽必烈两个时代,而对耶律铸在忽必烈朝的史事论述不多。文章最后提到耶律铸抛弃妻子,挺身自朔方来归,蒙元历史、耶律铸的政治生涯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对于是如何翻开了新的一页并没有做更多论述。
陈得芝《蒙元史读书札记(二则)》第二则《耶律铸生平中被掩盖的一段经历》(《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根据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二《结袜子》一诗的序言推测分析了元宪宗二年(1252年)耶律铸遇到杀身之祸时被忽必烈救下的一段经历,而这段经历在耶律铸其他诗文中未被提及,也未见诸于其他公案的记载。陈得芝先生认为忽必烈之所以要解救耶律铸,是因为需要搜罗懂汉法的人才和收揽汉族士人之心,而后来忽必烈的汉族文臣包括耶律铸本人都没有对此事进行宣扬是因为那场帝位斗争正是蒙哥与忽必烈兄弟二人所为,而耶律铸及其后人遮掩此事则是因为觉得当时被视为“叛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陈先生此文篇幅不大,但信息量不小,不仅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丰富了耶律铸生平事迹,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耶律铸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关于耶律铸个人信仰的研究
耶律铸的个人信仰问题,最早引起陈垣先生的注意,他在《耶律楚材父子信仰之异趣》(《燕京学报》1929年第6期)一文中用耶律楚材和其子耶律铸文集中保存的诗歌证明了他们父子二人宗教信仰的不同,得出耶律铸对道教有深厚的感情这一结论,同时认为耶律楚材《西游录》在元时不多见是因为其子耶律铸信仰与其父不同,耶律铸为偏袒道教而将原版销毁所致。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且精炼,对人们研究耶律铸的信仰问题起到了开创作用。
邱瑞中《耶律铸与道教》(《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根据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和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中部分诗歌的内容和唱和酬答对象指出耶律楚材信仰佛教,而耶律铸则喜欢道教,并且梳理了耶律铸与道教的关系。王颋《治世兼采——耶律楚材、耶律铸父子信仰问题再探》(《驾泽抟云——中外关系史地研究》,南方出版社2003年)对耶律铸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再探索,认为耶律铸的信仰应为老、释并重,并推测耶律铸所作“瑞应鹤”诗只是一种听闻“典故”的即兴吟咏。同时认为耶律楚材早年倾向佛法,但在治世上却主张三教并进,其著作《西游录》流传不广的关键原因在于全真教继任教主尹志平的政策改变。王颋先生做出的这几点补释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内容也更加全面。
3.对耶律铸其他方面的研究(儒学、法律与心态等)
张志勇《元代儒学与契丹名士》(《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认为契丹人对辽金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身处蒙元时代的契丹人对元代儒学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便是耶律铸。赵文坦《耶律楚材父子与蒙元法律》(《淄博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认为耶律铸晚年奏请保留落后的蒙古习惯法,与其父耶律楚材的法制倾向大相径庭。
邱瑞中《耶律铸与牡丹花及酒的关系》(王叔磐《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文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5年)认为耶律铸借牡丹有意无意流露自己的高贵血统,以牡丹自喻不与世俗同流,并借经营牡丹园来宣示自己的治国方略。同时将耶律铸贪醉辞醒的诗赋与卜居玉泉山西园别业种树植花相联系。陈平平《论元代耶律铸牡丹园艺实践与著述的科学成就》(《古今农业》2005年第2期)认为耶律铸《双溪醉隐集》有关牡丹的著述是我国元代重要的牡丹文献,并通过其中的《天香台赋》与《天香亭赋》证明耶律铸是我国古代亲自从事牡丹园艺实践的卓越研究者。史慧《耶律铸牡丹花诗赋研究》(《科学时代》2014第16期)认为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中有多篇牡丹诗、赋,是中国人爱牡丹的一个实例,反映了牡丹文化在中国的繁荣状况及原因。
4.根据墓葬、考古方面成果所作的研究
自1998年北京颐和园出土耶律铸夫妇墓以来,从考古角度对耶律铸及其家庭成员进行的研究日益增多。刘晓《耶律铸夫妇墓志札记》(《暨南史学》第三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介绍了1998年在北京颐和园出土的耶律铸夫妇墓志,并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对其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考察。其中附录部分附录了耶律铸墓志铭、《元史·耶律铸传》、奇渥温氏墓志铭以及耶律楚材后裔世系简表,对耶律铸及其子女都有介绍,使我们对耶律铸先世、耶律铸生平以及耶律铸的家庭情况等有了一个更加清楚和相对完整的认识。余金保、崔鹏《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出土枢府瓷刍议》(《北方文物》2012第2期)对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两件景德镇窑枢府釉瓷高足杯进行具体阐述,认为该器物烧造的窑场应为景德镇戴家弄窑场,且元代早期戴家弄窑场隶属于浮梁瓷局,为耶律家族这样的高级贵族定烧了一批宗教用瓷。孙勐《北京出土耶律铸墓志及其世系、家族成员考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3期)认为耶律铸墓志是了解、研究耶律铸本人、家庭和家族世系的重要史料,该墓志的发现能够补正史料,增进我们对耶律铸生平的了解。文章结合现存史料,对耶律铸及其家族、世系、相关成员等问题做了考释和探讨。和谈《元代丞相耶律铸生于北庭考》(《新疆地方志》2012年第3期)根据金元之际诗人麻革和赵著的序文以及新出土的《故中书左丞相耶律铸墓志铭》断定耶律铸出生于北庭(今吉木萨尔县),但有些地方论证有些牵强,是否准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对《双溪醉隐集》的研究
(一)与《双溪醉隐集》有关的论文
1.对《双溪醉隐集》的整理
关于《双溪醉隐集》的版本及所藏情况,可从周清澍先生《元人文集版本目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和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中大致了解。
在《双溪醉隐集》的内容整理方面,王叔磐、张凤翔等《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收录耶律铸诗十三首。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四册中收录卷一赋部分以及卷六的杂著、赞、铭、颂等部分,并结合清翰林院抄本做了点校整理,但存在个别断句错误的情况。200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清代钱熙彦编次的《元诗选补遗》,以首都图书馆藏《元诗选补遗》为底本,以上海图书馆藏《元诗选》未刻稿本和癸集稿本中的癸集之丁为校本,对相应文字进行校补,其在乙集部分收录耶律铸《双溪醉隐集》诗一百九十余首,并在文末据四库本做了简单校正。之后,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年)据文渊阁四库全书辑本《双溪醉隐集》六卷(卷二至卷六)编著耶律铸诗,以清朝李文田笺注《双溪醉隐集》(辽海丛书本)进行校勘,对《双溪醉隐集》卷二至卷六部分做了校对整理,并在最后增加了四库馆臣漏辑的内容,但文渊阁四库全书辑本《双溪醉隐集》误收的十五首诗则未编录进去。
2.版本研究
关于《双溪醉隐集》版本研究的文章并不多,邱瑞中《〈双溪醉隐集〉版本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文史论考·元代专号”)是学界最早介绍《双溪醉隐集》版本的文章,该文对《双溪醉隐集》的各个版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李军《论耶律铸和他的〈双溪醉隐集〉》(《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认为耶律铸的诗文风格主要是学习唐人,举例说明其诗文表现出强烈的江山一统思想和对国事的关切之情,并且对部分诗赋作品进行介绍,对《双溪醉隐集》的文献价值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对《双溪醉隐集》的版本情况进行了梳理,使得人们对四库本《双溪醉隐集》、吴长元家抄本、清翰林院抄本等情况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3.诗文及内容研究
唐润《元代契丹诗童——耶律铸》(《中国民族》1991年第12期)肯定了耶律铸的诗文成就,并对其12岁时所作《日将出》与《磨剑行》两首小诗作了分析,认为耶律铸有宏图大志。阎福玲《耶律铸边塞诗论析》(《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边塞诗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对耶律铸的边塞诗做了评述与论析,认为耶律铸的边塞诗对后世边塞诗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桂栖鹏《元人词曲辑遗》(《浙江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检出部分未收入唐圭璋先生编《全金元词》和隋树森先生编《全元散曲》的元代词曲,其中提到耶律铸《鹊桥仙》“崇霞台”一词,指出该词未见于《双溪醉隐集》是由于馆臣漏辑,而《全金元词》亦遗漏此词。李润平《元代契丹诗人耶律铸征战诗的思想价值》(《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认为耶律铸的征战诗是对大蒙古国时期和元代初期统一战争、平叛战争的艺术记录,具有较强的历史认识价值。陈建军、李国政、帅磊《〈双溪醉隐集〉征战术语考释》(《文教资料》2011年第2期)认为耶律铸对边塞征战生活极为熟悉,其《双溪醉隐集》存有大量反映边塞生活的征战诗,并对其中关于军旅、阵营及盟约名称的特称术语加以了考释。
王乾君《耶律铸送别诗论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11期)认为元代诗人耶律铸的征战诗和边塞诗被学者们关注得较多,而其送别诗则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认为送别诗最能反映诗人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性情志趣,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分析了耶律铸的送别诗。
武怀军《耶律铸的辞赋创作与元初的三教思想》(《中州学刊》2001年第2期)认为耶律铸的辞赋创作前期表现出来的儒家思想比较浓厚,后期则以释道思想为主,并且认为耶律铸赋作中三教混杂交错是元初社会文化风气的产物。刘达科《金元耶律氏文学世家探论》(《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认为金元耶律氏贵族文学是辽代耶律倍一系的皇族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续和升华,反映了契丹族后裔的文学水平和成就,并认为耶律楚材与耶律铸的汉语言文字作品标志着契丹族文学发展的巅峰。贾秀云《耶律楚材家族与白居易诗歌在辽金的传播》(《晋阳学刊》2010年第5期)认为白居易对耶律楚材家族产生了多层次影响,其中耶律铸积极追寻白居易的生活态度即与此有关。魏崇武《大典辑本〈双溪醉隐集〉误收考》(《文献》2011年第1期)对大典辑本《双溪醉隐集》中的误收现象作了探究,以表格形式,依原书顺序编排,指出《双溪醉隐集》误收王炎、苏籀二人作品达12首,且全为诗歌,另外还误收了其父耶律楚材的三首作品《送韩浩然》、《题西庵所藏佛牙》和《题黄梅出山图》。
新疆大学的和谈目前对耶律铸诗文研究颇多:《“瀚海阑干”新解》(《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第4期)认为耶律铸《庭州》一诗的自注是“瀚海军”在北庭都护府城内的证据之一,并且通过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二《婆罗门六首(其五)》解释了“瀚海军”的源流;《略论耶律楚材父子的青藏诗》(《西藏研究》2013年第6期)从现存的诗文集中发现元代丞相耶律铸曾经进入青藏地区,但与其父耶律楚材不同,他并不是因为战争而来到这里,同时认为其《夜泊青海》一诗不但记录了其到过青海的事实,而且反映了其对此行程的担忧,认为《逻逤》一诗是耶律铸进入西藏的证据,并推测耶律铸所说的“磨崖”可能是今天的药王山磨崖,但是该文部分内容论证不太充分。此外和谈还在《耶律楚材家族边塞与赠别思归作品分析》(《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论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的艺术特色》(《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3期)、《契丹人耶律铸在巴蜀的文化活动考论》(《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6期)、《〈双溪醉隐集〉误收耶律履〈送张寿甫尚书出尹河南〉考辨》(《文献》2014年第6期)、《论耶律铸的乐府诗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耶律铸〈大尾羊赋〉和〈麆沆〉的史料价值》(《兰台世界》2016年第10期)等多篇论文中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耶律铸的诗文。
(二)与耶律铸或《双溪醉隐集》相关的硕博论文
目前专门研究耶律铸或其作品《双溪醉隐集》的学位论文还不多,相关内容散见于一些家族研究或诗文研究方面的论文中。林威《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四章“蒙元时期契丹人的文化活动”第一节“契丹人对蒙古国政权走向的影响”这一部分提到耶律楚材时,认为其不但为蒙古政权的制度建设做出过贡献,在法令制度建设和宫廷礼乐等方面也都做出了贡献〔5〕。第二节“蒙元时期契丹人的文化建树”通过对《双溪醉隐集》中赠道士、炼师的一些诗作的分析,指出耶律铸与父亲耶律楚材排斥道教不同,他对道教持友好态度,并对耶律铸的诗文成就表示肯定〔5〕。第五章“蒙元时期契丹族的婚姻与女性”第一节“契丹族的婚姻”根据耶律铸的女真族妻子粘合氏和蒙古族妻子赤帖吉氏以及耶律铸的五个女儿均嫁贵族等史实说明耶律铸与蒙古上层联系密切〔5〕。第十章“耶律楚材家族”第二节“蒙元显贵与变夷为夏”在对耶律铸生平做了基本介绍后,提到耶律铸有两位蒙古妻子,并分析了后来耶律铸不顾蒙古军中希亮母子的安危坚定支持忽必烈的部分原因。同时指出耶律铸继承了其父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思想,但不具备其父高超的政治能力,所以在忽必烈时期屡罢屡起,几度为相,最后选择追求仙道来逃避现实的政治斗争,并简单介绍了《双溪醉隐集》中充满仙道遁世思想的一些诗文〔5〕。第三节“该家族的其他成员”,运用《元史》记载提到耶律铸有子十一人,并对希亮、希周等进行了介绍〔5〕。但是耶律铸墓志在1998年就已出土,墓志记载耶律铸有子十二人,该文只是单纯以《元史》为据,并未提到墓志铭的记载情况,也没有提出其他质疑,这是其搜集资料有欠缺的地方。
苏鹏宇《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一文中在绪论的课题研究人物与考古发现部分对前人关于耶律铸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但有点简略。在第二章“蒙元时期契丹人地位和贡献研究”第一节“蒙元时期契丹人的贡献”的第二部分“元时期中央机构中的契丹人”中,作者认为耶律铸是继耶律楚材之后忽必烈时期又一重要的政治骨干,并且对从小在蒙古长大的耶律铸为何没有蒙古名字感到怀疑〔6〕。第三章“蒙元时期契丹人婚姻研究”第二节第一部分在论述“契丹与蒙古、色目人间的通婚”这一板块时通过考证耶律铸有多个异族妻子来论证耶律楚材家族与蒙古人通婚并深受蒙古婚姻习俗的影响〔6〕。
张海云《蒙元时期耶律楚材家族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在序言部分对前人有关耶律楚材家族其他成员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详细的归纳与总结,但国外学者只介绍了罗依果,对其他国外学者的研究并没有进行更详细的介绍;在第一章“家族成员概况”的第二节“耶律楚材及其后代”部分介绍了耶律铸的生平,包括耶律铸的字号由来,根据《双溪醉隐集》中《忆双溪》等诗得出其“双溪”称号是以溪水命名,并且根据耶律铸本传与墓志介绍了耶律铸坎坷的政治生涯,对其升迁贬谪也做了梳理〔7〕。第三节后半部分根据《双溪醉隐集》卷三《送子周行》推测周为耶律铸之子耶律希周,据《送子华行》一诗推测华为耶律铸一个儿子的表字或乳名,据《送子文还家》与《和子文留别诗韵以赆行》两首诗推测文或为耶律铸儿子的表字或乳名,通过《元日上尊大人领省阿钵国夫人寿》猜测阿钵国夫人可能是耶律楚材的一个妻子。但是作者只是大胆提出猜测,对这几个问题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证。第二章“耶律氏家族的仕宦与婚姻”第一节介绍了耶律铸数次罢免、数次起用的坎坷政治生涯〔7〕;第二节介绍了耶律铸的婚姻情况;第三节“耶律铸交游小考”部分根据《双溪醉隐集》中出现的人名,介绍了耶律铸的交游对象主要是元好问、赵著、麻革等人,认为与耶律铸有诗歌唱和的多是汉人儒士或道士,反映了耶律铸的汉文化水平修养,并大胆猜测有几首并非耶律铸原作,但只是作出假想,并未具体论证〔7〕。整体而言,此篇硕士论文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对耶律楚材家族进行了梳理,为我们研究耶律铸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不足之处是内容还是相对分散。
李润平《耶律铸征战诗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在对耶律铸及《双溪醉隐集》做了介绍后,重点从耶律铸征战诗的创作语境、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方面等具体进行了分析,认为耶律铸征战诗具有独特的风貌和较强的历史认识作用。但是该文章整体论述不是很清楚,内容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其中在引言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部分就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耶律铸生于元太祖十六年(1221),卒于太宗至元二十二年(1285)”〔8〕,实际应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文章对《双溪醉隐集》的编辑与流传进行解读时,认为《双溪醉隐集》现存版本只有四库本与辽海丛书本,并没有结合国家图书馆或南京图书馆所藏其他版本进行论述,对清翰林院抄本、清乾隆四十九年吴长元家抄本等版本亦没有提及。王欢欢《〈双溪醉隐集〉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介绍了耶律铸的生平家世,对《双溪醉隐集》的版本及流传情况做了说明,并附有《双溪醉隐集》版本流传图,同时还从“以诗证史”和“辞赋研究”两方面进行内容的叙述,最后介绍了耶律铸的交游情况。但该文只是对不同版本进行简单介绍,其中很多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并不太深入和具体。
三、一些国外研究
关于耶律铸的生平研究,日本学者岩村忍《耶律铸》(《蒙古史杂考》,白林书房,1943年)介绍了耶律铸的家世,包括祖辈、夫人与后代等,并且通过《琼林园赋》与《龙和宫赋》等来说明《双溪醉隐集》的史料价值,同时对《双溪醉隐集》进行了简单的版本介绍。不过此篇文章由于写作时间较早,很多有价值史料尚未发现,如1998年北京出土的耶律铸夫妇墓,所以有些论证并不是十分准确。同为日本学者的中野美代子相关研究比较丰富,其《耶律鑄の雙溪醉隱集について父と子》(《日本中国学会报》第21集,1969年)对耶律铸及《双溪醉隐集》进行了介绍,其《耶律一族と元好问》(《江上波夫教授古稀记念论集》历史篇,东京:山川出版社,1977年)通过神道碑、墓志铭等具体阐述耶律一族与元好问的交往、交游等,其《元代道佛对立的一端》(《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年)认为与狂热的佛教徒父亲相反,耶律铸亲近道教。同时提出明代的道家或炼丹师表面带着佛教色彩,而骨子里却韬光养晦,这是元代道佛对立的影响长期摇曳于后世宗教文化研究的一种表现。
此外,澳大利亚学者Igor de Rachewiltz(罗依果)(《A NOTE
ON
四、结语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前,已有关于耶律铸及其《双溪醉隐集》的部分研究成果问世,如研究耶律铸的个人信仰等,但数量、规模以及研究角度都略显不足。关于耶律铸及其著作《双溪醉隐集》亦只是在元史方面的一些著作中略有提及,研究远远不够。
80年代以后,耶律铸及其作品《双溪醉隐集》引起了学者们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版本情况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内容方面亦得到不同程度的整理,部分诗文内容出现点校。
90年代以后,耶律铸研究开始得到更多重视,无论是文章数量、质量亦或是研究的深度等都得到了提升,有学者还挖掘出以前被忽略的一些史实来论证耶律铸的生平。但是由于资料短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自1998年颐和园出土耶律铸夫妇墓以来,文献资料得到了弥补,相关研究更加深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结合亦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关于耶律铸的问题得到了证实,以前的一些错误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
21世纪以来,随着资料的相对完善以及元史类相关著作的增多和内容的丰富,涉及到耶律铸及其《双溪醉隐集》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其政治生涯、信仰、心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关注,研究领域大为拓展,整体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出现了专门研究《双溪醉隐集》的硕士论文。但是总的来说,研究较多的还是其诗文,且大多是从文学角度、艺术风格层面来研究,重复研究现象严重。今后需要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关于《双溪醉隐集》,学者大多研究其诗文内容和艺术特色,对《双溪醉隐集》的历史地理价值和文献价值重视不足,论证亦不充分,譬如《双溪醉隐集》中出现的一些地名及地理位置等,不仅研究不深入、不到位,甚至出现不少论证错误的情况。
二是新见解的提出和新材料的运用还有待加强,国家图书馆及南京图书馆所藏版本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运用。虽然《双溪醉隐集》的版本情况前人有所研究,但并不十分全面,而且没有对各种版本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所以《双溪醉隐集》的版本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深入透彻的研究,很多问题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是历史学与考古资料的结合还不紧密,各学科交叉研究方面还有待提高,研究方法亦有待扩展。如《元史》“耶律铸传”附于“耶律楚材传”之后,且内容简略,以致后人对其人其事了解并不全面。1998年北京颐和园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出土,这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耶律铸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论据。今后可综合运用传世文献、石刻碑文和方志史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将横向、纵向分析相结合,同时借鉴文学、历史地理学、版本目录学等研究思路进行微观考察和宏观分析,力求得出的结论更科学和合理。
四是对耶律铸的个人研究并不是很完善,很多散见于对耶律楚材或耶律家族的研究中,目前还没有单独介绍耶律铸的著作出现。对耶律铸的个人信仰或文学成就等方面的研究也不足,对于耶律铸的综合研究更欠系统和全面,有待加强。
五是《双溪醉隐集》还没有点校本问世。国内外学者虽对《双溪醉隐集》给与了较大关注,但对其整体内容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全元文》和《全元诗》只是对《双溪醉隐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点校,《全元诗》在整理耶律铸诗时,依据的是辽海丛书本,而未结合其他版本,譬如清丁氏八千卷楼本与清乾隆四十九年吴长元家抄本等。辽海丛书本自身就有不少错误,如目录标题与正文内容不符等。吴长元家抄本天头附有吴长元按语,对书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多指出其原作何语,是四库馆臣改正之前的人名、地名,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而国家图书馆还藏有王国维校抄本和清李文田家抄本。所以若能结合多个版本进行点校,则可以弥补辽海从书本的失误,对《双溪醉隐集》的全面研究也应该会有所裨益。
对于《双溪醉隐集》而言,其内容删减、遗漏、误收等现象明显,学者运用其内容进行地理方面的考证时,相关研究多有错误。目前虽有一些学者对《双溪醉隐集》进行归纳整理和勘误拾遗,但研究相对较分散。《双溪醉隐集》研究起来相对复杂,比较常见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与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的内容也有一定差别,其他版本有的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藏于南京图书馆等,查看翻阅并不是十分方便,所以若是能够下功夫,结合多种版本进行校勘整理,弄清各个版本的意义价值及不足之处,将谬误遗漏等进行勘误整理,发掘出前人所未发现的史料,无疑会有利于《双溪醉隐集》的内容梳理,也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则芬.元史新讲(三)〔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19,19.
〔2〕王德毅,李荣村,潘柏澄.元人传记资料索引(第二册)〔G〕.北京:中华书局,1987:777.
〔3〕刘 晓.耶律楚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282.
〔4〕韩儒林.元朝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4,241,698,831,864.
〔5〕林 威.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D〕.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57,65,78,143,149.
〔6〕苏鹏宇.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29,48.
〔7〕张海云.蒙元时期耶律楚材家族〔D〕.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12:21,31,56.
〔8〕李润平.耶律铸征战诗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2012:1.
(责任编辑:武丽霞)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f Yelü Zhu and
His
XU Feng-yun
(College
Key words:literature of Yuan Dynasty; Yelü Zhu;Shuangxizuiyinji; the 1980s of 20th century; the research of interdisciplines; cross-over study
Abstract:Yelü Zhu was an outstanding politician and poet in the Yuan Dynasty. As for the research of Yelü Zhu,there is no published biography at home and abroad.From 1980s on, the relevant publications about the study of Yelü Zhu have been on the rise.On the whole,those papers are the researches of various aspects of Yelü Zhu, about his life,his family members, his epitaph, his thoughts about politics, economy, laws and personal religious faith. His work,Shuangxizuiyinji, has also attracted an extensive scholastic attention worldwide. However, scholars have been approaching this work mainly from a literary perspective, lacking in breadth and depth of research. Moreover,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is yet to be achieved.
收稿日期:2016-09-2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耶律铸与《双溪醉隐集》研究”(S20161012629)
作者简介:许风云(1989-),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专门史研究。E-mail:12475615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