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许多诗都多少带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抑郁。我个人觉得海子和顾城有一点很像,就是逃避生活中磨难和灰暗的部分,诗歌表层的幸福美好和诗人内心的苍凉绝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我是特别喜欢海子的诗。比如之前我写过对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读后感。不过,我最爱的是他的这一首,它读起来单纯、明快,像凡高式笔下的那些画,更有珍惜生命,积极向上。我个人认为诗是诗人用文字来描述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可以欢快,也可以沉重。同时我们知道无论古今与中外,很多诗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写起辞世诗,其中不乏“悲"味,抑或“忧"味。海子的《活在珍贵的人间》,就我看来,是其辞世诗的代表。虽写于离世前四年,无“悲",亦无“忧"。诗句不多,文字质朴,甚至逸透着童稚的想象(泥土块是干净的)。全诗充满阳光般的通透感,满含着诗人对人间大地的那种欣欣然地拥抱之情。海子这首《活在珍贵的人间》都30多年前的了看来那个时候的环境真是比现在好太多,
他如果还在世看到当下的环境 不知还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他会怎么形容空气呢...
我从一个庸俗的科学的思路出发,想到把海子关于人间的一些意向,如麦穗,大海,雨水,青草,黑土地,白云等等集中起来,大致就能描绘出他思维里营造的人间的画面,然后再考察他在诗歌里对这些意向的取舍,来研究出这些意向和他的情绪的关联。例如,在这首诗里,他的情绪主要是幸福感,他取用的意向是白云,雨……诗人海子的英年早逝看似是对他这首《活在珍贵的人间》的悖逆或讽刺,他至今仍活在他自己的数百首诗里且越活越鲜亮精彩等于从一个侧面,最大限度地验证着他对珍贵的人间或人间的珍贵的眷恋或判断。反过来说,一直得不到爱情的充分滋润和浇灌(所谓“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或许正是诗人海子最终飘然远引、离开人间的或一动因。海子这首诗在明快鲜亮中透出丝丝的自我宽慰和挣扎。他鼓励自己阳光,他要活得明亮。但是,一个“活”字,一个“人间”已经透露出端倪。这首诗写于毕业一年半之时,当时他是否憧憬着爱情?
记得一位很有名的诗词创作者说过:"一首诗有人懂,文字便有了温度"我想正如海子这首诗,人间珍贵,阳光温暖文字里透露的是一份炽热而孤独的感情人生所有的黑仅仅是一种颜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