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绿原的《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

(2019-12-15 15:00:21)
标签:

文化

绿原,原名刘仁甫,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派诗人,50年代受“胡风案”牵连被监禁,出狱后不久又经历十年文革的磨难。绿原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就遭受重大磨难的诗人。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使他历尽人间悲苦,使得他的诗作大都以抒写自己的苦难经历为主。《重读圣经》是写于“文革”中期的诗作,也是叙写当时被关在牛棚里的场景。
绿原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深沉的哲理韵味,更有无尽的希望寄托,呈现出一种沉郁婉转而又激情昂扬的格调。诗人写《重读圣经》时,正被关在牛棚里,不会有人身自由,也不会有言论自由,更没有指责世事的权利,只能借《圣经》中的人物、世道,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幸贯索犯文昌:又一次沉沦,沉沦,沉沦到了人生的底层。所有书稿一股脑儿被查抄,单漏下那本异端的《圣经》”,给了诗人再次认真阅读的机会,也能略微看出文革的错误性,所谓“文化革命”让人难以认同。
读《圣经》时,“里面见不到什么灵光和奇迹,只见蠕动着一个个的活人”,诗人在《圣经》中可以看到一个个活人,也可看到今天的世道,而那些“活人”的人品是超越了“今天的我们”的。相仿的世道,却有不同等人品的人,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以及对美好世道的向往。歌颂摩西、沙逊、丹尼尔、约瑟夫、大卫、拿撒勒人,表达诗人所爱,寄寓向往和追求。同情受难的同胞、痛恨对立的“敌人”、渴求信仰的支持、憧憬好运、对人性的希冀、对一切的宽恕,都是诗人所追求的。呼唤正义、英勇、诚信、仁爱,表现对处于灾难中的人民的同情,对自己蒙难的迷惘。
诗人表面上为马丽亚·马格黛莲、彼拉多、犹大辩解,实际上是把他们的丑恶、滥杀、背叛行为进行披露,对他们所谓的“坚贞”、“不得已”、“愧对”的行为以含蓄地谴责,同时也用他们来与现实相对照。诗人对《圣经》故事的描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否定那个年代的事,“今天,耶稣不止钉一回十字架”一段表现了诗人对文革时期好人遭难,坏人更无人性的现实的猛烈抨击。
“桌上是写不完的检查和交代,明天是搞不完的批评和斗争”,回归现实,仍是如此黑暗,仍要面对现实的苦难,但即使“到了这里一切希望都要放弃”,但是诗人仍旧坚信“人贵有一点精神”,仍旧相信人民,相信人民的力量与精神。本诗多用比喻和暗示来写社会人生,思想较为隐秘含蓄,也有在《圣经》中的遐想,也有现实中的愤怒与无奈,还有无奈中的希望,使得全诗带有叙述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