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径37.85~38.4mm,重13.43 g

五代十国初期幽州刘守光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公元911年)时铸币。应天年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个:唐史思明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僭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朱人泚自称大秦皇帝时建元应天;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刘守光建立大燕称帝,改元应天;西夏襄宗赵安即位后,改年号应天(公元1206年)。从存世实物及历史因素等方面,泉界多位先贤考其为幽州刘守光所铸,得到了泉界的高度认同,已无异议。
“应天元宝背万”而外,同时尚铸了“乾圣元宝背百”和“应圣元宝背拾”,计三种。马定祥在《历史古线图说批注》认为,刘守光铸币应为套币,尚应有背千钱。大燕政权是地方政权,统治区域很小,存续时间也只有三年,钱币铸量很小,泉家多认为属试铸性质,存世极罕。《历史古钱图说》载有“应天元宝背万”和“应圣元宝背拾”二钱,是民国时期大藏家张叔驯先生的藏品,携至美国后,已佚。近几十年以来,虽然又有所发现,但仍屈指可数,藏家无不视若拱壁。
笔者有幸斩获一枚,大小、形制、文字诸方面和《历代古钱图说》载图完全一致,穿口略呈弧形(非标准方形),背平衍,钱文苍健洒脱,神韵盎然(和拓图完全一致),锈迹入骨,背“万”字因锈蚀过重已漫漶不清,显然这是一枚极为难得的开门老泉。
因为此币属试铸性质,铸量极少,不可能有多个版别。线上展品不仅多不开门,版式也不对(见下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