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衡水县主簿王之涣(郭志凯,王希来)
(2020-08-13 22:16:30)分类: 桃城区 |
一、关于对王之涣墓志铭的简释
1、墓志文录
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宣义郎行河南府永宁县尉河靳能写
才命者,自然冥数;轩冕者,傥来寄物。故有修圣智术,讲仁义行。首四科而早世,怀公辅道;蕴人伦识,官一尉而卑棲,命与时与才与达欤,不可得而偕欤?
公名之涣,字季凌,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即后魏绛州刺史隆之五代孙。曾祖信,隋朝请大夫、著作佐郎、皇蒲州安邑县令。祖表,皇朝散大夫、阳翟丞、瀛州文安县令。父昱,皇鸿胪主簿、雍州司士、汴州浚仪县令。公即浚仪第四子,幼而聪明,秀发颖悟,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籍之奥。以门子调冀州衡水主簿。气高廿(世)时,量过于众,异毛义捧檄之色,悲不逮亲,均陶潜屈腰之耻,于解印。会有诬人交搆,公因拂衣去官,遂优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淡珪爵,酷嗜闲放。密亲懿交,恻公井渫,劝以入仕,久而乃从,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在职以清白著,理人以公平称,方将遐陟庙堂,惟兹稍渐磐陆,天不与善,国用丧贤,以天宝元年(742年)二月十四日遘疾,终于官舍,春秋五十有五。
惟公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以天宝二年五月廿二日葬于洛阳北原,礼也。嗣子炎及羽等哀哀在疚,栾栾其棘。堂弟永宁主簿之咸,泣奉请徽,托志幽壤,能忝畴旧,敢让其词。铭曰:苍苍穷山,尘复尘兮。郁郁佳城,春复春兮。有斐君子,闭兹晨兮。于嗟海内,涕哀辛兮。矧伊密戚,及古人兮。
2、墓志简释
二、李氏墓志铭简释
1、墓志文录
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夫人渤海李氏墓志铭并序
夫人其先渤海人也。祖彦,皇青州司马;父涤,皇冀州衡水县令,夫人即衡水公第三女。载十八,适于王氏。时王公衡水主簿,因而结婚也。夫人凡生一子。王公天宝二载终于文安,夫人以天宝七载十一月四日遘疾终于河南县孝水里私第舍,春秋卅有四。惟夫人性含谨顺,德蕴贤和,惜乎!以天宝七载十一月廿四日葬于洛阳北原,礼也。盖未合也,盖从权也。嗣子羽哀哀在疚,栾栾其棘。铭曰:佳城郁郁,春复其春,穷山苍苍,松柏愁人。泉局一闭兮开无辰,呜呼哀哉兮思慕终身。
2、墓志简释
夫人李氏,渤海人(今约沧州)。祖父李彦,青州司马;父亲李涤,衡水县令。李氏是李涤的三女儿,性含谨顺,德蕴贤和。十八岁嫁给衡水县主簿王公为妻,生子王羽。夫王公于天宝二年(实为葬年)卒于文安。李氏,天宝七年(748年)十一月四日,卒于河南县孝水里家里,享年44岁。十一月二十四日葬于洛阳北原,与丈夫夫没有合葬。礼也。嗣子王羽,哀哀在棘。
三、王之涣墓志、李氏墓志简析
据王之涣墓志“以天宝元年(742年)二月十四日遘疾,终于官舍,春秋五十有五”。可推知,王之涣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卒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氏墓志“夫人以天宝七载(748年)十一月四日遘疾终于河南县孝水里私第舍,春秋卌有四”,可推之李氏应生于长安五年(705年),比王之涣年轻十七岁。李氏墓志“载十八,适于王氏。”李氏十八岁嫁给王之涣,应是在开元十年(722年)。
综上解析,可推知王之涣在开元十年至开元十四年任衡水县主簿四年左右,但任期不会超过五年。唐开元时期规定,县令及佐官任期为四至五年,不得连任。时任县令者,非贬即老,地位不高。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氏,王氏系从汉至唐著名的世家大族,地位显赫。李氏嫁于之涣不存在下嫁之说。
四、史书中有关王之涣记载举要
元朝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卷三载王之涣:“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日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与王昌龄、高适、畅当忘形尔汝。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擅诗名,未定甲乙,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一绝句。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须臾,一佳妓唱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复唱二绝,皆之涣词。三子大笑。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谕其故,拜曰:肉眼不识神仙。三子从之,酣醉终日。其狂放如此云。有诗传于今。”
前一篇:河北军区副政委国林之
后一篇:衡水湖与黄河的不解之缘(闫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