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2019-11-27 12:25:39)
标签:

教育

分类: 培养任务

《长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桐城市吕亭镇吕亭小学      张金霞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能运用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长正方形生日卡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要求给四周装上花边。

2.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3.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长方形插图。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 = 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 3)×2 = 16(厘米)

4.理解并比较计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得出最简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探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4条边长加起来。

3+3+3+3=12(厘米)

方法二:4条边都是3厘米,边长乘4就可以了。

3×4=12(厘米)

4.比较,选择最简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图形)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2.再次拿出生日卡片,让生量一量,再算出各图形的周长。见证课前到底谁猜对了。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学生可能只想出一种方法,教师予以点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5+3+5+3 = 16(厘米)           3+3+3+3=12(厘米)

5× 2 + 3 × 2 =16(厘米)     3×4=12(厘米)

5 + 3)×2 = 16(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联系班级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听说下周四是我们班一对双胞胎兄弟俩的生日,老师给他们俩分别准备了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现在老师又想给这两张卡片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算算两张卡片各需要多长的花边吗?请同学们先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1:长方形卡片的花边长。

2.正方形卡片的花边长。

3.两张的花边一样长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个不停,这样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时,通过让学生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三、紧扣教学目标,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教材并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从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够流畅,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要求不严,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另外,测量、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用时过多,以至于忘记测量、计算生日卡片的周长这一活动环节,没有做到首尾呼应。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