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成厚)走进无痕教育—读《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有感

(2021-06-21 13:07:16)
分类: 教育理论学习园地

走进无痕教育——读《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有感

桐城市孔城中心小学 刘成厚

这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一书。借助《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这本书,使我能够更生动具体的来了解无痕教育,走进无痕教育。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愿的追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无痕教育”?徐斌老师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知不觉中开始

让学生从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是无痕教育追寻的基本境界。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要确立合适的学习起点,也就是要明确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师要把学生“将要带向哪里”以及“如何走向哪里”,从而无痕地将学生引向新知的边缘,让学生油然而生对新知学习的需求。

二、不露痕迹中理解

“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尤其是在新知理解阶段,我们更需要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能够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使新知学习更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让儿童在不露痕迹中获得新知意义。

三、潜移默化中掌握

无痕教育视野下的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更主要的体现为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进”与“退”的艺术。通过适当“退”和必要的“进”,是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四、春风化雨中提升

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似雪落春泥,悄然入土,孕育和滋润着生命;岁无痕,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虽无痕,却如歌如乐,如诗如画。

徐斌老师毫无保留地写出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对“无痕教育”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练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徐斌老师的课堂用语,幽默、清新中还带一份智慧和灵动,有时是细心真诚的点拨,有时是恰如其分的引导,有时是睿智从容的评价,有时是热情大方的鼓励……智慧在数学与生活的连结处闪现,智慧在交流与探索中创生,智慧在预设和生成中建构,他的课堂是师生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之旅。

手捧徐特最新著作《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在字里行间感受徐特的行云流水、信手拈来、道法自然,在设计、实录、解析、点评之中寻觅无痕之“妙”。如果说示范课的现场观摩会给予心灵以享受,那么这静谧的文字阅读,则更容易点亮思维的火花,“亲近”无痕教育的思想内核。

无痕——源于懂得

“倍”这个数学概念,学生建构起来困难重重。学生对“‘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多半不足。

怎样实现深度建构呢?在《倍的认识》一课中,徐特一方面通过改变份数与每份数,改变标准量与总量,在变与不变中,激发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生感悟“倍”的特质。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开展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拍一拍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从而亲近“倍”、理解“倍”。

徐特曾言: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些教学活动,不正是徐特这一理念的精彩演绎么?如果没有对数学本质的深度洞察,没有对儿童认知特点的高度关怀,学生认识“倍”何以通透而轻松?

《平均数》一课,徐特设置的第一场套圈比赛中,男生队5人每人都套中7个,女生队4人每人都套中6个。徐特引导学生从每人套出的“7”思考得出平均数“7”,从而得出“整体水平”的概念。这宕开的一笔,恰如神来,“7”带着统计意义悄然间开始了“远行”。经过四场比赛,当学生通过移多补少又一次得到“7”时,徐特追问:这个平均数“7”与王宇套圈的“7”有什么不一样?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于此“跃然纸上”。

原来,每一处的信手拈来,都是遵循“大道”之下的“精心”而为。正是深深懂得,才能“了然无痕”。

无痕——蕴藉温暖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评价是一种态度》,表达对自己的要求:对待学生温厚一些,不要将评价搞成冷冰冰的评判。奈何涵养不够,每每总是差强人意。透过文字,观照课堂,徐特却总是站在学生的身后,给他们加油鼓劲,用朴实无华的话语,拨弄努力前行的心弦。

譬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对于“长增加3米”,徐特让学生试着去画,试着分解:先是“一条长增加了3米”,接着“另一条长也增加了3米”,然后把“宽平移”,这时才实现了“面积的增加”。“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徐特将过程分解,让教学的环节关照到学生思维的节拍。如果不是对学生思维的熟稔,怎会有这样的师生共舞?

当教学完“长增加3米(宽不变)”、“宽增加3米(长不变)”两种情况后,徐特让学生猜测“长和宽都增加3米”后面积如何变化。学生将前面两种情况中增加的面积简单相加,得出了错误的结果。于此,徐特却不急不恼,而是面带笑意,温和地说“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平易的话语里,既有对学生的鼓励,也有对学生的引导。轻松、自然之中,温暖自然流露。

翻阅这本厚重的著作,这样温暖的句子随处可见。“能在脑子里边想边画,真了不起”、“我发现有几个组完成得特别快,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你这个‘分’用的太好了”……

是啊,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急躁,不指责,而是用“春风化雨”的点拨,温暖贴心的鼓励,促使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在这样的课堂,学生何不其乐融融!

无痕——点亮人生

掩卷而思,我的脑海里回想起“无痕教育”的内涵来: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徐特说,最厉害的招式就是没有招式。换言之,“看不见”的教育才是真教育!面对学生的种种“毛病”,除了苍白无力的批评,乃至嘶吼,我们还能怎样呢?徐特用精彩的课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要急着去批评、去指责,去带着情绪辅导,静下心来,想想问题出在哪,有没有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方式;对于学生的“问题”,不要急着去评判,去否定,去讲空洞的道理,静下心来想想,可还有其他“间接、暗示或迂回”的办法……

这样的思考多了,实践多了,教育的人生自然敞亮。由此,无痕教育不仅是面向学生的教育艺术,更是教师追求发展的至高目标。

我们年轻的教师相信只要有不懈的追求,静心读书,专心课堂,潜心实践,悉心反思,即便我们不能如徐斌老师那般优秀,至少我们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正如徐老师所言:“人生的坐标,自己描画。一切幸运,都在我们自己的把握中”,让我们一起携手为理想的课堂而努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