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张雪娇)
(2019-10-10 18:38:51)分类: 五年级组 |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
张雪娇
今天我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尽管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去世近50年了,但他的某些思想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终身学习,不断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俗话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有创新、有进步,才能更好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么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不光要钻研专业的学科知识,还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类、心理学类的书籍,更好的去把握教育的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可以读一些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当然对于时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作为老师更应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每时每刻,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就可以使你的时间表变得充足,因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所以总而言之一切都要归结于读书,读书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我希望在我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坚持读书,当然能带动学生一起读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