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一道共读——《穿堂风》导读课教学设计(王鑫鑫)
(2019-06-11 21:07:57)分类: 三年级组 |
《穿堂风》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一、 关注封面信息,勾起阅读欲望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我们在之前的导读课上,都是通过封面先来了解这本书,那我们也先来看看封面吧!不过,咱们今天一点一点儿来看!
2.出示信息——曹文轩(联系《稻草人》编者曹文轩)
你对曹文轩有什么了解吗?或者你读过曹文轩的作品吗?好,我们接着来了解!没关系,相信下面的信息会让你对曹文轩有所了解。
3.出示信息——国际安徒生奖,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国际安徒生奖是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有什么想说的?
4.出示信息——曹文轩新小说
“新”是曹文轩创作的新时代,获奖后的第一本小说
5.想读这本书吗?这本书就是《穿堂风》
过渡:谁还关注到了我们刚才所没有关注到的信息?(封面插图:人物)
二、看插图认识人物,感受橡树的孤独
1.他叫橡树,让我们先从一幅图看起,看了这幅图,你从这图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读出什么信息?
预设:自由自在
2.师:我看完这幅图的感受:热
看来,我们不仅要用我们的视觉来感受画面,还要调动我们全身的感官,让橡树带我们来到炎炎夏日!
出示文段
这火盆越来越大,越来越低。才一大早上,它就挂到天空——应该说是滚动着来到天空的,然后一路向西,呼啸而去。在它的后面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火辙。”
3.怎么样?什么感受?这段话里一个热字没用,但是却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热”!
4.故事就从发生在这“热”的离谱的天气里!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有一个地方成了孩子的聚集地——
出示文段“乌童家的屋又高又宽。距离东山墙五米,是他家的谷仓和牛房,也是又高又宽。两座房屋中间,高高地搭了个草棚,怪得很,天空明明没有一些风,可这草棚下却一天到晚风“呼呼”地吹个不停。大人们说,这风叫“穿堂风”。
全世界的风都汇聚到了乌童家的草棚口,然后灌入,再从另一侧的草棚口出去。也许风不算大,但分明是凉爽的。活动在草棚下的孩子们,有一种浸泡在河水中的感觉。炎热的夏天,好像到了这儿,就结束了。”
“谁都能到乌童家的草棚下,唯独橡树不能……”(?)
5.你们心里一定有个大大的问号,想想,为什么橡树不能呢?
预设:橡树被孤立
6.如果你是橡树,谁都能去就你不能去,你会怎么做?
7.橡树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主动靠近小伙伴们,橡树选择了独处,
小伙伴们在草棚下避暑,他却只能在岸边的小船下躲避太阳(出示插图)
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儿,他却选择和山羊、小鱼说话、做朋友。(出事插图)
大家都想着法儿的躲避太阳,橡树却一个人高高地坐在祠堂顶上。(出示图片)
8.什么感受?
9.看来,我们需要对橡树这个孩子多一些了解(出示橡树的介绍)
“男孩橡树因为父亲偷盗,是村里最不受欢迎的孩子,炎热的夏天,其他孩子在草棚底下享受凉爽的穿堂风,橡树一人在寂寞而广阔的田地里独处,稻田里、河堤上、水塘边,他自由自在的奔跑,呐喊,仿佛周围的世界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
10.看了这个简介,似乎对之前的事情有了些眉目
出示文段“总有这样的消息传来传去,仿佛,谁家都有可能丢东西——不是可能,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家丢了东西;不仅是在这个夏天,而是一年四季,都在丢东西。而追究这些东西是怎么丢失时,人们说着说着,就会说到橡树。虽不肯定是橡树所为,也没有一个人会直接地说:“是橡树偷的!”但在心里又会说“不是他偷的,又会是谁偷的?随后一句好像与事情无关的的话又冒了出来:“他老子还关在牢里呢!”
11.你对大家的这种议论怎么看?
预设:赞同
12.我们接着往下看: 只有乌童不相信村子里的东西不是橡树偷的(出示插图)你心中有疑问吗?
三.关键情节处,看人物命运
1.曹文轩不会让这个故事这么平淡,(出示元福二爷丢羊片段)
这只羊现在拴在橡树家后面的竹林里,这又会有怎么样的可能呢(学生猜测)
2.快速阅读95-104,读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如果你是曹文轩,你想怎么安排橡树的命运?
4.这是什么?出示手铐图片,这幅手铐拷住了谁,究竟故事的结局是怎么的呢,那就请你去书中一探究竟吧!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