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书心得郭巧芝

(2019-03-03 14:03:35)
分类: 三年级组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涧西区英语学校   郭巧芝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看到这个极富吸引力的书名,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翻寻着,想从中找到答案——教室怎么会长大?长大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呢?

朱永新教授告诉我:“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生命的成长才是新教育的的最高目标,新教育人为生命的绽放而存在。

看了这个不像答案的答案,我依旧有些茫然。但常丽华老师的话,让我瞬间顿悟。

常丽华老师说:因为学校里面、教室里面是由课程连着课程实现的。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在教室上课学习,每个孩子每天早晨期待着看到教室,期待着今天老师又会带来什么新东西,感觉一天的时间真是非常短暂,这就是完美教室。当然,要做到这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课程、教室、生命”始终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让你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这就是我们缔造完美教室的最高使命。

的确,虽然愿景很美好,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是他们做到了,真的实现了许新海博士为他们描绘的“完美教室愿景”——教师是图书室,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起居室。

读至此时,也算是初步明白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的魅力所在,同时,为书中同仁感动着,敬佩着,鼓舞着。这让我不由想起我曾经读过的《第56间教室的奇迹》和《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和小林校长,他们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案例让我切实体会到:什么叫做为了一切孩子的真教育,生命教育。

同为教育人,我不会只停留在对前人卓越成绩的欣赏与赞叹中。心动不如行动,那就从虚心学习开始吧——领悟其精髓,选取其精华。先借人之长,再创我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