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少时,父亲接我上下学的时候,会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教我些诗词文章,而我就在自行车后座慢慢背诵。日积月累,且不说记诵了多少,对于诗词文章的兴趣确是培养起来了。
这一日,父亲教我背的是辛弃疾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内容: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父亲对我说:“像你这样年龄的小孩子,写的文章都是在强说愁,现在的生活这么好了,哪里有那么多烦恼呢。像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那才叫艰难呐。”
我那时大概八九岁,已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篇幅不小。载有我文章的报刊寄到学校,当时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轰动。又因为师长亲友的鼓励,自觉很了不起。因此,很是不服气父亲的说法,觉得自己的文章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怎么能够叫做强说愁呢!
这且放下不提,又问父亲,这首词的后半阙是什么意思,辛弃疾为什么有想法想说却不说出来,还要说天凉好个秋呢。父亲说这是一种心境的描写,现在我理解不了,再过个几十年也许才能明白。
当时年龄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以至于特别想要弄明白辛弃疾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词,这种心境是什么样的心境。如果不弄明白,就像是有个美味的小蛋糕,放在我的嘴边,却隔了层玻璃没法吃到嘴里。为此,缠着父亲问了许久,却始终没有得到答案。
而现在,三十年后的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何会欲说还休?无非是知音难寻罢了。有些想法,不是说与知音,无异于对牛弹琴,说了又有什么用呢。不如聊聊天气,说说时事。真正的想法留在内心深处,于独处时,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想,也许这种明白,是成长,是成熟,是更坚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