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才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有感
(2023-09-06 13:11:20)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战略资源,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在“人才”上下功夫,做到科学布局、系统谋划,把好人才“引育用留”关口,发挥人才最大效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坚持需求导向,盯紧“边际效用”,绘就人才蓝图。近年来,各地兴起人才引进热潮,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层出不穷、竞相涌出。然而,人才引进不是只看“数量”“速度”“质量”,要看人才引进能带来的"边际效用"。各级组织部门要认识人才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围绕服务发展大局,根据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任务,细致谋划、统揽大局,结合当地的人才缺口、发展现状,以需求为导向,按需配置,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政策;要敢于突破创新,根据不同产业、类别、层次的人才制定不同的引进政策,补足人才缺口,既要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又要做到引进合适人才,绘好“人才蓝图”,发挥人才引进的最大效用。
搭建成长平台,避免“木桶原理”,补齐短板弱项。人才无需样样精通、面面俱到,但不可存在短板,让人一击即破。思想政治不可有短板,思想不牢,地动山摇;个人品德不可有短板,有才有德是“正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实践能力不可有短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个人品德修养,通过学习、实地参观、树立典型方式补足人才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推动人才对标先进找不足,结合自身实际赶超突破。敢于把人才放到重要部门、要岗位实践锻炼,让人才在自我磨砺中增强实践能力,补齐个人能力短板。
完善评价体系,降低“机会成本”提升质量效益。人才使用应考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要降低机会成本,就需作出好决策,答出最优解,把人才用到实处。各级组织部门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以实际能力和贡献评价人才,实行流动性、跟踪性的人才管理,破除人才壁垒,坚持以才识人、以才用人。要注重“因事择人,人岗相适”原则,坚持从岗位需求出发,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同人才的能力素质、发展方向有机结合,激发人才新动能。人尽其才需避免大材小用,要看到人才发展的潜能,常给有潜力、肯上进者加压,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让其能够到更加广阔的平台任职锻炼,干成一番事业。
健全保障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热情。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留住人才关键在于用心,需以真诚交换真心。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重点关心人才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多了解人才当前面临的困难、急需突破的瓶颈,以人才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开启“党建+人才服务”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妥善的解决措施,定期为各类人才疏通疑难困惑,搭建成长平台,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要用好政策激励,把政策落实到“薪资待遇”“提拔晋升”等方面,让各类人才能够看到发展前景,努力实现发展目标,让肯干、能干、敢干的人才得到重用,以政策激励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矢志奋斗的决心。
为此,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惟有厚植“人才沃土”,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人才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