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辩论赛作文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还是重视外界更重要

(2021-05-01 11:38:41)
分类: 作文备考策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在振华中学高三(6)班的班会上,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下面两则名言引起了大家的激烈争论:

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海明威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罗曼•罗兰

同学们见仁见智,看法不一。为将认识引向深入,班级准备举行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为“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反方观点为“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

请你选择一方加入其中,写一篇辩论词,阐述已方观点,并驳斥对方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辩论词写作最大特点是两个可供选择的题目争锋相对,写作时不必在孰是孰非上过多考虑,这样的题目无论正反,肯定都能言之成理,所以我们应该大胆选择自己熟悉的、思考较透彻的、掌握材料较多的一个题目来写。

写辩论词要亮明观点,注意审清题干限定要素,明确身份以及辩论主题,进而明确己方观点。论辩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则要有理有据。语言既要理,还要注意气势,还要便于口头表达。可以适当运用排比来增强其实,运用比喻、类比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注意事例和道理的结合。要注意在论辩的基础上辨明是非,内容既要立场明确,又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对论辩双方都要照顾到,不可顾此失彼。

这次是所给原材料是两句名言,海明威重视自我,认为自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而罗曼•罗兰却极力反对以自我为中心,它们分别可以成为正反双方观点的名言佐证。不管是选择正方观点“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还是反方观点 “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都要注意“人之立于世”这一关键词,要辩一辩“重视自我”和“重视外界”哪一种人生态度对“人之立世”更有裨益。所谓“立世”即“立身处世”,是指人之立足安身,以及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如果你的观点是 “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要突出“认识自我、完善并提升自我”对于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核心观点应该是:“重视自我”是人之立身处世的前提和基础。这种观点和我们的传统儒文化一脉相承,诸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不孤,必有邻”等,都在强调重视自我之于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意义。古代很多学问大家都可作为例证,身正为范,如高山仰止,“雕宰铸颜,华育三千”的孔子;“正心诚意,慎独自修”,最后济世安民,拯救斯文的曾国藩等等。

从这个观点出发进行驳论,批驳的是“不重视自我,太注重外界”所带来的“立世”之弊:忽略个人的自我修养,自身立不起来,就很难形成核心影响力和号召力,去改变他人,征服世界;另外,过分重视外界,容易迷失自我,自我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弱。如果你的观点是 “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要强调的是:“人是社会的一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尤其是在万物互联的当下,更应该重视外界的信息、资源,重视他人的想法和需求,注重外界传递真善美。否则,一个人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自己也很难真正立起来。比如,火锅公司海底捞非常重视顾客的感受,为顾客提供恰如其分的细节服务,认真对待客户的每一个要求,赢得了顾客一致好评。然而,想赚中国钱的H&M却发出荒谬言论,拒用新疆棉,即便它的服装工艺再精湛,也会被中国民众厌弃。从这个观点进行驳论,批驳的应该是:过度重视自我,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自私自利的言行;和盲目自信,过分夸大自我作用,却没有足够才德,不能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周围世界言行。

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与正方辩友进行这场辩论。我方一致认为: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我方选手持论理由如下:

重视外界,营造取胜条件。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座都知晓孟母三迁的故事,试问对方辩友,假若孟母没有为孟子多次搬家,创造条件,让他紧抓学习的机遇,他能在历史上留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的经典名言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源自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便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如果没有东风,三国鼎立的历史就要改为魏国一统天下了。因此,重视外界,营造取胜条件,是取得成功的强有力保障。

重视外界,抓住成功机遇。

从高考三次落榜到哈佛、耶鲁的中国留学生见面后叫一声俞老师;从一次次留学申请失败到指点莘莘学子远渡重洋;从一无所有创业者到成为拥有4000员工的上市企业掌舵人:俞敏洪的事业经过了一次次的峰回路转。在他看来,重视外界,把握住机遇,就更加接近成功。反之,机遇摆在你的面前,而你把握不住,则只能错失成功。唐著名诗人孟浩然,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以布衣终老,这与他不能把握机遇有很大关系。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听人报唐玄宗驾到。王维非常高兴,可孟浩然却吓得躲到了柜子后。唐玄宗后来命令孟浩然朗诵其作,可孟浩然却偏偏选择了一首带有不满情绪的诗词,到了“不才明主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这是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曾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这样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因此,重视外界,抓住成功机遇。

重视外界,借力弯道逆袭。

任正非1987年在深圳建立了华为公司。公司之所以取名叫做“华为”,是因为他想寓意“中华可为”,希望自己的公司能为中华争光。最开始的华为只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普通销售代理。任正非非常重视吸纳优秀人才和管理经验。1991年,任正非从亿利达天价请来了硬件工程师徐文伟,在他的主持下成功研发了数字芯片SD502,从此开启了华为自研之路。依靠这份大气,十几年来华为招揽到了世界上在通讯设备领域全球的顶尖技术人才。借助这些优秀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华为成功逆袭,5G技术一路领先,成为世界通信领域的王者。由此可见,重视外界,即便先天不足,也可借力弯道超车逆袭。

基于以上观点,我方始终认为,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对方辩友一再认为“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我们不否认,一个人立世成材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努力,但太过于自我,便会刚愎自用,甚至会狂妄自大。罗曼罗兰说: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请对方辩友充分反思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

尊敬的同学们及对方辩友:

大家好!

人之立世,只重视自我,最易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如井底之蛙一般精神匮乏;若重视外界,则易观人知己,见贤思齐,如苍穹雄鹰一样直上九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一个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犹如陨落流星,无热会留。所以我方认为: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

相信对方辩友记得,领路人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来砥砺自我,勤谨为国。

毋庸置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重视外界的人是浑然忘己、垂范百世的典范。对方辩友能否认吗?历史上这样的先贤数不胜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北宋大儒张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今日亦然,身患10余种疾病而坚持建立免费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女校长张桂梅;快速搭建起应急餐食免费配送备用网络,以“聚拢温暖守护英雄”的义举逆行于白衣天使之路的汪勇……先贤与今时他们令人敬慕,无一不是举世公认的即使身处困境也要舍己度人、心系外界之人,如缕缕清香,如淅淅春雨,早已将利他精神、重视外界之魂渗透进了这片中华土地的精神基因之中。

可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这莫非是要不辨妍媸,有意混淆是非?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有多少只重视自我的人化作飞灰,飘散于空中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尘霾。今日之当下,又何尝不是如此?借慈善之名行享乐之实的郭美美;汶川地震时不顾学生安危、自顾自己的“范跑跑”;新冠疫情时为了一己私利而哄抬口罩价格的微商们;只为个人享受而完全置亲情、伦理大义于不顾、弃养俩个孩子的郑爽……他们之流,在事实面前无以辩驳,在丑迹昭昭之时无以遁形,极端自私,只以自己为重,或成为朝阳区人民被扒、群嘲的对象,或成为被嫌弃的耳边嗡嗡蚊蝇,人人喊打。

再次奉劝对方辩友,不必再找名言,更不必引用海明威“征服全世界就得征服自己”的名言,硬汉海明威强调什么人人皆知,请对方不必为“重视自我”塑颜贴金,毕竟泥质的菩萨难禁参拜,不必风雨袭来,总是要空自委落成尘的。

同学们,“井底之蛙的处境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对外界的态度”,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眼下,我们鄙弃H&M时装公司,也抵制耐克、阿迪,只因这些公司不仅只想在中国赚得盘满钵满,还对我国新疆指手画脚、莫须有诬赖,可谓吃相难看,恬不知耻。一日之间尽数下架,一夜之后市值蒸发七百多亿,若蝉之赴明火,皆是自我之祸。

相形之下,谁能否认心系战士、蹈死不顾的戍边英雄王焯冉、肖思远不是我们的心中最值得敬仰的英雄?可知:做人立世,重视外界方可度己达人。

最后再次申述我方观点: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