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届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三校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

(2020-06-21 22:33:53)
标签:

高考

教学

分类: 高考模拟练营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这三重关系,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必将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然而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层出不穷。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须从三个层面入手,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

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对自然的越来越巨大的干预能力,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因对自然的盲目掠夺性开发和非理性干涉,导致了大量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各种生态环境危机,包括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其影响范围远远超越国界,涉及全球和整个人类的利益,它像人类从潘多拉盒子中放出的恶魔,成为制约和威胁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问题。罗素曾说,科学要提高对自然的控制,从而提高人类的幸福和健康,一个假定条件即是理性的存在。而对于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技术至上主义等,使人类的很多实践行为,只具有进攻自然的工具意义,而缺乏价值理性的导引和规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提升人类的理性水平,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规律。

解决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构筑人与人、国与国讲信修睦、诚信为本、守望相助的和谐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现实中存在着极不和谐的紧张状况。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使个体独立意识增强,但也使利己主义、个人本位主义、集团本位主义泛滥。国家、民族、地区、阶层、集团、个人之间充满对抗与冲突,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战争、核威胁、恐怖主义、民族地区争端等,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和平与安宁,还有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不公正、南北差距、人口问题等,逆全球化、反全球化近年来甚嚣尘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可以说,人类社会生活中充满了不和谐的因素,处处有危机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任重道远。社会危机同样具有全球性,它与每个国家、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能否合理圆满地解决关系到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重各国自主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各国共同繁荣。我们要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使合作共赢成为实现和平与发展目标的现实途径。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都要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发挥建设性作用,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解决好人与自身的关系,塑造有担当作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体。如池田大作所言,现代社会给人们造成生存压力,在身心方面产生了症状,即所谓“现代病”的出现:精神恐惧,心理孤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价值失范,道德滑坡等。随着人与人时空距离的缩小,心理距离却在增大,人际关系冷漠化、疏离化、功利化倾向明显。人的自身发展违背了人性的要求,出现了大量的“单面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展问题。这就要把人类能力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使人摆脱“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性”,冲破自然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的枷锁,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活动,从而使整个人类的自由发展同每个个人的自由发展达到完美的统一。这就需要每个个体自觉地进行完满人格的塑造和自由个性的培养,自觉地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上述三个层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克服现代文明面临的来自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三方面的危机和困境。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人的主体性水平,防范反主体性效应。反主体性效应是指在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对象化了的人的力量脱离主体的控制,违反人类主体的本性,甚至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发展带来阻碍和危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反主体性效应的集中表现。反主体性效应,并不是一个在当代实践中才出现的问题,而是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主体能力的强大和主体性效应的增强,使反主体性效应显得空前突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实践理性基础上的对于人类历史和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休戚与共、命运同天,人类只有正视自身问题,按照历史规律和客观规律正确解决各种现代性问题,才能真正达到自由境界。

                               (摘自行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重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远多于带来福利。

B. 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行为,导致了自然灾害等大量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

C. 利己主义、个人本位主义、集团本位主义泛滥,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有关。

D. 解决好人与自身的关系,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展问题,要把个人自由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然后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再总结阐述。

B. 文章主体部分呈并列关系,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C. 文章在分析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做法时用到了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

D. 文章第段指出反主体性效应,是随着现代化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出现的新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种生态环境危机涉及全球和整个人类的利益,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重各国自主权利,走和平发展道路。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

D.人类只要正视自身问题,按照历史规律和客观规律正确解决各种现代性问题,就能真正达到自由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歌声里的祖先

吴克敬

小黄的名望早已飞出了黔东南。

那是因为他们的歌,小黄侗族大歌。我是未到黔东南,就知道了小黄,中央电视台没少给小黄大歌排场,仅我手边检索的有限资料,可知小黄大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会演,并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新世纪以来,小黄侗族大歌的名望日隆一日,不断受邀参加全国性的演唱,还多次访问他国。2007年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日本,小黄9名侗族大歌的小歌手,随访东瀛,参加了次日于东京举办的“2007中日文化·育年”开幕式“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的演出,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扬,他鼓励小演员:一场成功的演出,胜过一个大的项目。昨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深深地打动了日本观众。

慕名来到黔东南,来到小黄村,但却来时容易进去难,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横亘在村头上,架有一座黔东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木结构廊桥,桥头上涌塞着各色人等,数也数不清。走近了看,一方是小黄村的人,他们清一色侗族自织自染的青布衣裳,列队站在木桥上,面前是一个长条的木案,木案前还有一条草结的揽索,挡住五颜六色要进小黄村游览的观光客……客人们七嘴八舌,南腔北调,听得出来自全国各地,在他们中间,像是山坡上的草丛里点缀的花木一样,还夹杂着不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这是小黄村风俗了,他们是要和进村游览的客人对唱的,小黄歌手唱了歌,游客中必须有人站出来与之对唱,唱得好了,小黄人才会放下揽路的草索,给游客敬酒,陪游客进村览胜。

小黄派出的是5位少女歌手,她们开口一唱,即唱得山转水转,让游客中斗胆对歌的人,一个一个都唱得败下阵来。没奈何,同伴鼓动我了,扯胳膊拽腰带的,把我推到5位花儿一样的少女歌手对面,我让她们姐妹先唱,她们唱了,我说在黔东南的风水宝地上,我就刮一阵黄土高原的西北风吧。我说过了,开口就来: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

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

三月里桃花满山山开,

世上的男人就爱女人!

揽路的草索在我的歌声里放下来了。但我知道,我是没资格骄傲的,小黄人所以放下揽路的草索,是我唱的这曲信天游里的几句话,和他们侗族大歌的本质意义和上了调。这曲《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的信天游,是歌颂老祖先的,对老祖先的共同崇拜,让我们情相通、意相合……

跨过木桥,进入小黄村,在村子的中心地带,以木塔为标志,早有小黄的父老乡亲,盛装列队在木塔向阳的一级级台阶上,等待着游客的到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服饰新鲜,姿容喜悦,他们列队在权作歌台的木塔台阶上,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演唱侗族大歌了。

没有乐器伴奏,不用现场指挥,数百人的演唱队伍,带着他们祖辈的遗传,极具音乐天赋地演唱开了。是的,我虽然听不懂他们的演唱,但我体会得到他们的演唱魅力,有时像细雨润物,温润着我们的情绪,有时又像暴风骤雨,敲打着我的神经。我的心情,就在侗族大歌的美好旋律中,起起伏伏……他们的演唱,丰富多彩,一会儿男女对唱,一会儿多人同唱,一会儿又集体大合唱。男女对唱的妙趣,还在我的耳蜗里缠结,多人又唱起了调儿……我被折服了,感动小黄侗族大歌的名不虚传。整场演唱,最能打动人,让人不能忘怀的是男女老少几百人的集体大合唱了。演唱时,先由一人领唱,然后群起而效仿,多声部相融合,高有高的极致,中有中的韵律,低有低的趣味,浑然天成,完美和谐,格调的柔和与委婉,音韵的优美与典雅,让人不由自主地也要跟着唱了……美啊!太美了,他们的合唱在继续,时而高亢宽广,时而低沉悠扬,灌进我的耳朵里的,有鸟叫与蝉鸣,有山呼与水响,我身在观看侗族大歌的演唱现场,心却随着佳绝的歌声,飞到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了。

娃娃队的童声单纯如露,天真烂漫。

姑娘队的柔声清亮似水,沁人心田。

罗汉队的音域深厚若山,万物震撼。

拍案惊奇,我在体验那神奇的艺术感受时,心中不时涌起一股难耐的冲动,我与陪伴观光的当地一位文化通相聊,他给我说了,去小黄,今天不是特意安排的,他们这里,处处有歌,时时有歌,节日志庆,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生活,以歌传言……阴晴雨雪,任何一个日子,去小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特别是在雾霭笼罩了小黄的时候,这里的歌坛唱起来了,那里的歌坛唱起来了,歌声传达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也传达着他们对过去的日子以及老祖先的怀念。

是啊!可敬可亲的老祖先给小黄留传下了太多太多的大歌,老祖先是神圣的,老祖先就在大歌里!

(有删减)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写小黄侗族大歌日隆一日的名望,为下文作者慕名来到小黄村感受歌声的美好做了铺垫。

B.作者详细描写了村口对歌的情形,其中多次提及挡住观光客的那一条“揽路的草索”,这是为了表现小黄村人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C.侗族大歌中“有鸟叫与蝉鸣”“有山呼与水响”,这充分体现了小黄村的侗族同胞与大自然融洽相处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

D.“我”在小黄村获得了美好而又神奇的体验,其层次极其丰富,除了歌声的美好外,还有人情的美好、风俗的美好和文化的美好。

8.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6分)

9.本文主要写小黄村人的“歌声”,并未正面写到“祖先”,但却以“歌声里的祖先”为题,请问作者这样处理合理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B.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C.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D.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王,汉初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王有同姓也有异姓,七国之乱以后,封国就只有租税收入,国内官员的任免、盐铁等都收归中央。

B.太子,是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帝继承人的子侄。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所居称东宫,又称为少阳宫。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官僚系统。

C.老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黄帝学派的创始人黄帝并称为“黄老”。

D.霸陵,汉代著名的皇帝陵墓之一,和汉高祖修建的长陵、汉景帝修建的阳陵、汉武帝修建的茂陵汉昭帝修建的平陵合称“汉代五陵”,修建之地也因此得名“五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C.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D.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年少时被人劫掠后卖与他人,命运坎坷,好在他记得小时候与窦太后的一些事情并以之为证,得以与窦太后相认,从此过上了富贵生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5分)

(2)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明诗,完成1415题。

 

山丹题壁
【明】杨一清
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 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风雨苍茫”写诗人远眺之时的天气变化,在万里边疆的关山,劲风急雨,扑面生寒,好一派苍凉景象,也暗指当时边塞在眼前和平宁静的外表下潜藏着动荡的暗涌。

B.颔联在形式上有非常典型的学杜痕迹,“万里”、“百年”的句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杜甫《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以无限时空反衬个人的孤独感和沧桑感。

C.颈联属于实写景物,“落日”呼应了首联的“野色昏”,“孤城”则正是诗人所在的山丹城。

D.诗人来到人烟稀少、山路狭窄的边塞,面对着风雨苍茫,诗人内心也是凄风苦雨,忧国忧民,诗歌呈现出凄凉哀婉的风格。

15. 诗无达诂,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请结合本诗尾联简要分析诗歌这个特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在论述小年时,用“              的例子证明有的生命短暂不足月余;真正的逍遥,应在顺应天地万物本性的同时,“              ,才能自由随心无所依。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唱词描写出了在铺满月光的江面上用桨划船,逆流而行的情景,极富诗情画意。

3李白在《蜀道难》中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     。前二者用不着再细加讨论,对于第三者,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抽象、升华、综合、概括、集中、提炼,得出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     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周一良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     等。周先生的论述和观察,是很有     的。我觉得,他列举的这一些现象基本上都属于民族心理状态或者心理素质,以及生活情趣的范畴。

                                               摘编自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深义的    最为本质      浑然天成      启发性

B.深义的    最为本质      不事雕饰      启发性

C.深刻的    最为特别      不事雕饰      开导性

D.深刻的    最为特别      浑然天成      开导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广义的文化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B.广义的文化指的是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的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

C.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D.广义指的是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的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一种共同东西。

B.进一步抽象、升华、综合、概括、集中、提炼,得出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一种共同东西。

C.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D.进一步抽象、升华、综合、概括、集中、提炼,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20. 结合上下文语境,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回答,每空不超过15个字。(5分)

日前,武汉全市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十天大会战”。5月14日晚,在《新闻1+1》节目上,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冯子健,介绍武汉全员核酸检测的相关情况。

白岩松:全员核酸检测能否找出全部潜在患者?

冯子健:扩大检测一定会发现更多无症状感染者。需要看到的是,病毒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检测却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完成的。因此,想要通过一次性的、一个时点上的检测,把所有的感染者或者是传染源都发现,是               

白岩松:全员检测是否需要在全国范围推广?

冯子健:                    。目前,我国已部署了相关安排,覆盖范围非常广,对于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和感染者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扩大检测有利于发现潜在的传染源,除了需考虑经济、效率等方面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到我们的检测能力。即便开展全国范围的全员检测,也无法完全发现所有的传染源或感染者。

白岩松:针对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是否有更优化的方案?

冯子健:                      。范围上,聚焦老旧城区、外来租住人员比较密集的社区、城乡结合部、大型市场周围的居民区、发现阳性检测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区域等;人员上,以上区域的居民可以先检测。这样,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21. 请模仿标题1,为下面新闻报道拟3个小标题。(6分)

吴岩这样总结,在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四大新变化:

标题1改变了教师的“教”。

“教师从刚开始的有一点紧张,甚至有一些抱怨,慢慢变得兴奋从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高,有很多老师对成为‘网红’感到非常自豪。”吴岩说。

标题2                    

“根据海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互动性满意度之高,甚至超过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吴岩介绍。

标题3                 

“过去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多是面对面,现在是背靠背的管理,可喜的是,学校依靠大数据得到了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成效。”吴岩表示。

标题4                 

“这一次在线教学不仅打破了物理上的围墙,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吴岩说。

          (摘编自《光明日报》515日发表的《复课后,线上教育怎么做》)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B站发布了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视频——《后浪》。此“浪”一出,引发全社会的如潮评论。有人说,“迷茫、忧伤,无私、无畏”这些词语戳中了他们的泪点;有年轻网友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敬意、感激”话语真诚有力,直击各代人的心扉;还有人说,与其定义前浪后浪,不如思考何为青春、何为青年以及如何让后浪真正奔涌起来

以上评论触发了你哪些思考?《青春对话》栏目邀请你和以下嘉宾进行交流,请你给其中一位嘉宾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考。被邀嘉宾有:“两弹一星”功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敦煌女儿”樊锦诗,95后科学家曹原,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穿越战疫生死线的最美快递员汪勇,你的父亲母亲。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