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2020-05-18 19:14:48)
标签:

文化

高考

文学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解读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本回的题目是“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内容上“庆生日”和“不了情”,叙述上一明一暗,写法上对比鲜明,一边是金,一边是土;一边是喜,一边是悲。“金”是华丽、贵重的东西,土是最微不足道、低贱的东西;“攒金庆寿”,是每人凑份子为凤姐做寿,因为她有权势;而“撮土为香”是在最卑微的泥土里,找到真正芬芳的东西,因为有真情实意。喜的是贾府众人攒金为凤姐庆寿,悲的是宝玉撇开众人私自为金钏儿祭奠。

 之所以悲喜交集、明暗交迭的两个事件能够在此交集,皆因金钏儿与王熙凤都是九月初二的生日。前者的热闹是明写,是王熙凤的重头戏后者冷清是暗写,是金钏之死的幽僻哀婉,不能忽略。下面一一记述。

庆生日

 九月初二是凤姐的生日,贾母叫王夫人来商议,说上两年原想替她做生日,偏到跟前有大事而混过去了,这一次趁着人齐全,“咱们大家好生乐一日”。《红楼梦》里多次写到过生日,不过由贾母亲自关照的,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宝钗的生日,这一次亲自主持策划,可见凤姐在贾母心中的地位。

 脂砚斋在批语中这样写:“看他写与宝钗作生日后,又偏写与凤姐作生日,阿凤何人也,岂不为彼之华诞大用一回笔墨哉?只是亏他如何想来,特写于宝钗之后。较姊妹胜而有余;于贾母之前,较诸父母相去不远,一部书中,若一个一个只管写过生日,复成何文哉?故起用宝钗,盛用阿凤,终用贾母,各有妙文,各有妙景,余者诸人,或一笔不写,或偶因一语带过,或丰或简,其情当理合,不表可知,岂必谆谆死笔,按数而写众人之生日哉?迥不犯宝钗。”

 宝钗的生日上演的是富贵高雅的喜剧,贾母亲自捐资备办酒席,还在内院搭台唱戏,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凤姐的生日上演的是一出龌龊丑恶的闹剧,贾母别出心裁地想出凑份子的主意,连丫头也要强摊银子;凤姐还借机向周赵二位姨娘乱敲竹杠;宝玉开筵之前居然身穿孝衣到郊外祭祀金钏亡灵;寿宴大开,贾琏又与人私通引起轩然大波;戏席未终,贾琏持利剑忽要杀凤姐。一出精心安排的生日,不得不在“不祥和”氛围中鸣金收兵。

 不得不说虽是“闲取乐”,但作为“上层”的贾母,多少有点儿“饱汉不知道饿汉饥”,经过广泛动员,但凡参与的人,按照身份地位包括丫鬟们,基本都是相当于 “月例”标准出“份子”。不论是跟凤姐好的,还是畏惧凤姐的,都得趁机奉承。赵姨娘、周姨娘两个人虽心里不悦,但却不敢不给,也是每人二两。就连贾珍之妻尤氏也悄悄骂凤姐:“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多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本来李纨也要按例出十二两,贾母可怜她寡妇失业的,原是准备替她出的,凤姐此时趁机在老太太面前显慷慨,主动说大嫂子(李纨)的那份自己替她出了。

 最有意思的是凤姐本以为,凑来的银子仍由自己掌管,那样就可以通过“糊涂账”,捞出一部分油水。没想到,贾母出于关爱的考虑,打算让凤姐省点儿心趁机享受一下,就安排尤氏负责这事的总协调——收上来的银子自然也就交到尤氏这里,粗略一算,大概就有一百五十多两,足够几天的花销。

 尤氏来到凤姐这里交接,凤姐已把她银子封好。谁知尤氏偏偏丁是丁,卯是卯,当面按数清点,果然发现没有李纨那份。凤姐不提防在心明眼亮的尤氏面前就这样露馅儿了。足见凤姐的弄诡计,耍权谋。

 若论身份地位,从名义上说,尤氏与凤姐“不相上下”——都是孙媳妇。尤氏利用这次小小的“掌权”机会,拉拢了一下人脉。当着凤姐的面,故意把平儿的那份银子退还,并说:“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儿?”又说道:“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哪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随后,尤氏在私下里,把鸳鸯、彩云的退了。特别是把周、赵二姨娘的也退还了。与凤姐不同,尤氏比较体贴下人,虽不是很能干,但是对人有同理心。玩笑间,尤氏对凤姐说:“我劝你收着些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意思就是劝凤姐“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小心乐极生悲,也暗伏了四十四回的内容。

  转眼之间,凤姐的生日——九月初二就到了。尤氏也按照老太太的心意,把这庆生喜事儿,安排的很是热闹,不光有唱戏的,还有耍百戏(杂耍一类)的、说书的男女先儿……

  李纨想到,这天也是诗社活动的正日子,可是偏偏不见宝玉过来,就打发人去找。袭人特意过来说,宝玉一大早就出门去了。在这之前,宝玉早已经到,因为他的缺席,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精心做了安排——嘱咐下人,只说是北静王府的要紧姬妾没了

不了情

 凤姐的生日,作者在前面用了很多笔墨,做了很多铺垫,等到了那日,偏偏先不写如何热闹,却只写宝玉来到这冷冷清清之地。作者的用意,的确令人深思。

 文中这样写:

 这天宝玉心中有一个“不了之情”,无法排遣天刚亮,宝玉遍体纯素,只带着贴身小厮茗烟,一语不发,分骑着两匹马,从后门快马加鞭地飞奔出去……

 一气跑出七八里路,已是人烟稀少。宝玉这才勒住马,问茗烟,附近有没有卖香的?必须是檀、芸、降三样才好。因为檀香、芸香、降香都是名贵的香,宝玉认为祭奠朋友自然须用好香以示诚心。茗烟说,香到是有,只是这三样难得。茗烟见宝玉为难,就说,我见二爷小荷包里有散香。一句话提醒了宝玉自己贴身带的,倒比买的更有意义。于是又问香炉。

 茗烟提议说,往前走二里地就是水庵,何不到那里去借?宝玉一听倒正合心思。宝玉让茗烟捧着香炉,来到水仙庵后院,想找一个干净的地儿,竟找不到。茗烟说,那井台上怎么样?宝玉点头。

 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

 完成心愿,二人从原路返回,仍从后门进去。宝玉连忙换了衣服,悄悄来到生日宴席的大花厅。经过穿堂,只见玉钏独自坐在廊檐下垂泪。宝玉对她说,你猜我去哪儿了?玉钏不答,只管擦泪——

 前面说的井台、水仙、再加上玉钏儿的眼泪,原来宝玉的这趟私自外出,所为金钏

 因为这一天是金钏儿的冥寿。只因为几个月前,金钏的含羞投井自尽,当时让宝玉“五内摧伤”,因此而“大承笞挞”,仍在宝玉心中留下深深的灼痛。尽管一再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对金钏的妹妹玉钏百般讨好,以至费尽心机地让玉钏“亲尝莲叶羹”然而种种努力,难以抚平心中的伤痕。

 学者刘上生先生认为:金钏儿的死使他(贾宝玉)的灵魂受到巨大的冲击。炼狱心火,不了情深。他为此进行着痛苦的精神救赎,金钏之死是他精神世界成长的重要分界线[1]。对于金钏儿之死,宝玉更多的是愧疚选择在金钏儿冥寿这一日,排除一切外界阻力,选择一种最独特、最私密的方式来祭奠金钏儿,借以表达他灵魂深处对金钏儿无法排遣的自责。
那水仙庵中的洛神之像,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很容易让宝玉联想到豆蔻年华、青春正好的金钏儿,所以他睹物思人,不觉滴下泪来。
    焚上香,含着泪,施半礼,宝玉无语凝噎。知他、懂他的茗烟,代为祝祷:
    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
    聪明伶俐的茗烟,对宝玉的心情和寄语却把握的很准。宝玉被茗烟的举动弄得有点啼笑皆非,忍不住踢了他一脚。

 四十三回的最后还有一个小插曲——《荆钗记》。戏曲故事内容大体为:贫困书生王十朋以树枝做荆钗为聘婚配钱玉莲。婚后王十朋上京应试得中状元。丞相欲招他为婿,十朋不从,被安排到偏远之地就职。王十朋寄回一封家书,却落入纨绔子弟孙汝权之手。孙垂涎钱玉莲,篡改家书诈称王十朋入赘相府,逼玉莲改嫁。玉莲投江殉节,被钱载和救起,收为义女。王十朋以为玉莲已死,悲痛欲绝,常到江边祭奠。而钱玉莲也误以为王十朋客死他乡,也常戴着荆钗到江边悼念。终于他们意外重逢,以荆钗为信物,良缘得配。

 凤姐生日,偏偏演的戏是《荆钗记》,此处写是为了写宝玉悼金钏儿——《荆钗记》之精彩,正在于江边悼亡人。 

引用:刘上生《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4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