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2020-05-15 19:35:14)
标签:

文学

文化

教学

高考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解读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这一回主要写三件事:刘姥姥辞别贾府,薛宝钗教导黛玉,黛玉雅谑刘姥姥

刘姥姥的辞别

上回刘姥姥参加了贾母的两次宴会,尽情游览了大观园。也是到了该回去的时候凤姐辞行说,这两三天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刘姥姥心存感恩又无以回报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

  贾母这次游园的兴致高,可惜因年老体弱,身子骨儿“吃不消”,只好赶紧请太医来诊治幸而无碍。凤姐的女儿也因吹风发热。于是穿插写了“避神”与“送祟”之事。

刘姥姥认为“(大姐儿)身上干净,眼又干净,或者遇见什么神了”,得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偏巧歪打正着,平儿让彩明拿出《玉匣记》,果然“八月二十五日,病者,东南方得之,遇见花神”。烧完纸钱,送完祟之后,“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凤姐觉得刘姥姥到底是上年纪、有经验的,大姐儿至今没有个名字,正好让刘姥姥给起——“一则借你的寿;二则贫苦人起的名字,只怕压的住她”。刘姥姥依大姐儿的生日——七月七日,想了个以毒攻毒的法子,从“乞巧节”取了一个“巧”字。许诺往后不随心,必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其实,曹公用这个“巧”,是有玄机的。联系到第五回中,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可以推知巧姐在贾府败落之后,被舅父王仁(忘仁)拐卖,幸得刘姥姥带至乡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层得势富贵时,攀宗论亲;势败没落时,欺诈拐骗,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交易。

这里用比较详细的笔墨,叙述了刘姥姥临走告别王熙凤和平儿送给她不少东西;王夫人送给她一百两银子;贾母一包袱衣物吃食等东西;就连宝玉也特意送了妙玉的成窑钟子还有鸳鸯的衣服等颇为丰厚的金、银、物品,满满装了一车——吃的、穿的、用的,简直是“关怀备至”惹得刘姥姥嘴里止不住地念了几千声佛。

这样写不仅仅是渲染贫富的差距,也是为后文预设了“千里伏线”。作者笔下的刘姥姥仿佛一个大预言家,随口一说,大都事实。如前文提到雪天抽柴的故事,小姐十七岁病死实则暗示了黛玉的病逝;老奶奶三代单传的故事,长子夭折又得贵子暗示了贾珠早夭、宝玉出生的经历。细想凤姐捉弄姥姥为其戴花,刘姥姥为其护花;凤姐为其布菜,刘姥姥为其养育女儿;凤姐救助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救助了她的千金……不得不说生命的轮回、人生的起伏,在一念之间。

 

薛宝钗的教导

  从回目看,本回的主角本应该是宝钗和黛玉——“蘅芜君”是宝钗,“潇湘子”是黛玉。四十回黛玉行酒令时,因为怕挨罚,慌不择言,脱口而出《牡丹亭》《西厢记》的两句酒令,被宝钗注意到。宝钗黛玉,一张嘴就是“你跪下,我要审你。”乍一看,我们以为宝黛间要发大冲突了,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宝钗只是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想一个千金小姐,本应该“非礼勿视”,却竟然读“禁书”,何况还敢挂在嘴上!说得黛玉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字。

  其实,宝钗审黛玉读了“禁书”,有个逻辑上的“悖论”这些是禁书,但这些书里的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为啥这么熟悉?只是,天真单纯的黛玉只顾羞得满脸通红,满口央告,生怕坏了“名节”。

这些禁书,宝钗很早也读过。宝钗认为,读禁书“可做不可说”加上她有很强的“免疫力”,并没有“中毒”。换言之,在宝钗的心里,她也想要挣脱束缚的,只是在大环境的逼迫下不得不循规蹈矩,让自己变成一个时刻保持理性头脑的人。于是宝钗趁机给黛玉教导了一番大道理“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才是正道;而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该做些针黹纺绩的事才是……”

宝钗骨子里认为“女孩家不认得字的好。男人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可见她思想保守的,或者说安分守己,也一直是按照贤妻良母的标准立身行事。这也就注定了宝钗跟黛玉的不同。因而黛玉才是宝玉真正的知己。

通过进一步的促膝谈心,黛玉从心底消除了对宝钗的疑虑钗黛二人关系日渐融洽

 

黛玉的雅谑

  刘姥姥虽然走了“影响”还在。惜春找到社长李纨要请长假——只因刘姥姥说要画下大观园

其实惜春只是一个初学者,画技还很有限。又不会画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承这么一项全面体现绘画技能的任务压力巨大。于是宝玉了具体帮忙的人选——“詹子亮(詹光)的工细楼台最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宝钗最在行,为她开列了一个十分详尽的材料和工具清单黛玉则趁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幽默段子。

这一回黛玉靠语言的功夫妙在“雅谑”,与刘姥姥的扮丑逗趣儿完全不同。采用的反语、夸张恰到好处,铺的平,垫的稳。语言既机智,又俏皮。

刘姥姥虽然大观园成了贾母身边的“开心果”,但她到底是个贫婆子,贾府众人开心归开心,大部分人打心底里还是看不起刘姥姥的,比如林黛玉,她就曾嘲讽刘姥姥是个母蝗虫”。

    因为蝗虫所到之处狂食粮食作物而刘姥姥则是大吃大喝,见到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往肚子里塞、嘴里灌,所以把肚子给吃坏了。在贾府众人眼中,刘姥姥就像个“饿死鬼”投胎一般,林黛玉腹诗书,故用“母蝗虫”三字来形容刘姥姥,着实形象生动。而且黛玉在说笑中流露出来的轻蔑态度,乃是一个官宦之家小姐的阶级色彩,难以用“对错”来评判。

加上刘姥姥这种人在贾府插科打诨故意搞笑来博取贾母等人的开心,出卖自己的尊严来换取生活物资,林黛玉是打心底看不起的足见黛玉出身书香门第清高孤傲的性情。

林黛玉的讥诮,从小说的表面上看不出太大的缘由,于是我们只归它为林黛玉的小性与刻薄,但是我们知道林黛玉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作者说不写“伤时骂世”之语,所以“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刘姥姥的到来,明着看是一个最底层人物,不在乎尊严,刻意巴结讨好富贵人家讨生活,反着看便是一群像蝗虫一样的人,将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怎样的掏空。当然大厦的倾倒必定也有着其他复杂的缘由,但“蝗虫们”绝对是推手之一。

    对于黛玉的雅谑”,宝钗以知音的身份趁机给予点评“她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经历谈心之后的钗黛二人似乎颇为和谐。

        当众姊妹们在为惜春出谋划策时,薛宝钗滔滔不竭地说出一大堆绘画所需物品“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二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笑起来。林黛玉一句添油加醋的俏皮话,把氛围弄得很活跃。从这里读到了一个机智风趣、活泼灵动的黛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