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2020-05-03 22:21:39)
标签:
文化文学教学 |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
解读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这一回的内容分为三部分:赏桂花、菊花诗、螃蟹咏。
赏桂花
上回提到史湘云要在诗社做东,薛宝钗善解人意,知道她的难处,就主动提出帮她安排。名义上是湘云请客,实际却是宝钗出资。从这件事情看,宝钗是热心周到的。
藕香榭盖在池中,众人走过特设的发出“咯吱咯喳”声响的竹桥,进入榭中。特意写晃动的竹桥是因为大观园的很多设计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贾母猛然从老年进入青春王国,有点不适应。
只见栏杆外放着两张竹案,一张上摆着酒具,一张上是茶具,几个丫鬟正在煮茶、烫酒。贾母很高兴,说想的周到,湘云忙说,这是宝姐姐帮我预备的。贾母就说:“我说这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细心品读会发现,贾母渐渐从疼爱黛玉,到越来越多地赞美宝钗,越来越希望宝钗做孙媳妇了。疼黛玉大多是把对女儿的爱转移到黛玉身上,可是她更疼宝玉,希望宝玉将来的媳妇懂事、能干,这方面宝钗更适合。
湘云一边陪着吃,一边下座张罗着,又让人盛了两盘子螃蟹给赵姨娘、周姨娘送过去。湘云又让人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贾母的大丫头)、彩霞、彩云(王夫人的大丫头)、平儿(凤姐的大丫头)坐,方方面面都周周到到,甚至连赵姨娘、周姨娘这两个平时不大被待见的人,也在关怀备至的照顾之内,这一点显然不是湘云这样大大咧咧的人都能想得到的,足见宝钗的精明计划和细致安排。从主子到丫头,上上下下热闹非常。这次“螃蟹宴”实际上是贾府中最省钱,效果又很好,又让宝钗大得人心的一次宴会。
菊花诗
十二个题目因自主选择,所以很快就被选完,有选三个的,也有选两个的。湘云选了“对菊”、“供菊”,探春说,你也该起个号。宝钗说,方才老太太说,史家原有这个水亭,叫枕霞阁,故湘云的雅号就成了“枕霞旧友”。
十二首“菊花诗”争奇斗艳。蘅芜君的《忆菊》多少有点儿惆怅之感;枕霞的《对菊》中有友情、《供菊》中有爱意,也流露些许傲世胸怀;潇湘妃子的《咏菊》诗思奇巧、格调孤高,《问菊》写出万千愁绪,《菊梦》则幽怨绵长......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李纨笑说,我来评判,各有各的警句。公平来说,《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潇湘妃子(林黛玉)夺魁。宝玉一听,高兴的直拍手。
其实,从《忆菊》到《残菊》,似乎在讲一种生命的状态,讲大观园儿女们的青春记忆。比如贾宝玉的“种菊”归结为绝尘离世;史湘云的命运从她的“判词册子”上看,后来虽一度“来新梦”,但终究“梦也空”,未能“淹留”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林黛玉的诗中“孤标傲世”、“幽怨”等等,则更说得明白;从“残菊”诗看探春,可之她“运偏消”时如菊之“倾欹”、“离披”,境况也大不如前,“万里寒云”、“分手”而去正是她远嫁不归的象征......
而且菊花与梅、兰、竹并列为四君子,又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气节,象征大观园美丽、高雅、纯洁、坚贞的女儿们。贾宝玉的名言不是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清爽”“老天,
螃蟹咏
宝玉还有些意犹未尽,说吃蟹赏桂花也不能没有诗。我已经有一首了,说完就洗了手,提笔写出来。黛玉看了说,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宝玉不服,说她已经“才尽”了。黛玉听了,提笔一挥而就——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宝玉看了正喝彩,黛玉却一把撕了,让人烧掉。宝钗接着说,我也勉强了一首,大家取笑儿吧。说着,写出来——
宝玉和黛玉的咏蟹诗不免有玩笑的成分,但也有一些寄寓。
林黛玉以满腔热情,赞美螃蟹不仅是由于它的“嫩玉”红脂”可以助情兴,酬佳节:更可贵的是因为它有“铁甲长戈死未忘”的精神,用英雄战死不忘戈甲的动人形象,来比喻螃蟹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这实际上是林黛玉叛逆性格的自我写照。而薛宝钗则是摆出一副卫道者的面孔咒骂螃蟹:“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明显地是在借题发挥,斥责不守礼法,背弃仕途的叛逆行为。“于今溶金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是嘲讽“横行”的螃蟹没有好下场。
同是“咏蟹诗”,但在钗、黛二人的眼中、笔下,竟然是这样截然不同的形象,这反映了钗、黛思想感情的尖锐对立。
对于林黛玉来说,诗词就是生命,诗词就是情感的依托,没有诗词就没有性灵。对于薛宝钗来讲,诗词就是一个玩意儿,这不是女孩子们的正事。所以在42回中她曾经规劝林黛玉说:
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在《红楼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薛宝钗的诗词都是在诗会上作的,私下绝对不会自己去作诗。换句话说,她的诗才就是陪大家玩的。而林黛玉不一样,诗会是她大展其才的时候,私下更喜欢作诗,而且好诗词都是私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