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与新高考

(2020-04-05 13:55:05)
标签:

高考

文化

文学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红楼梦》与新高考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红楼梦》是汉语言艺术的宝藏。这部小说几乎汇集了中国古代小说,甚至古典文学的所有语体形态,其语体形态包含四种类型:

 一是纯粹的口语体,

 二是白中带文的白话体,

 三是浅易通俗的文言体,

 四是古典雅致的韵味和散文体。

 而这四种语体又统一于《红楼梦》的基本体式——口语和接近于口语的白话中,融化在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里。

 

凸显个性的人物语言

“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赵嬷嬷羡慕的话)

“摇车的爷爷,拄拐的孙孙”(24回贾芸趁势攀附认宝玉做父亲的机灵圆滑

“琏儿(音脸)就不配,就只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46回)(凤姐婉拒贾母把鸳鸯送给贾琏的聪慧和风趣)

 

  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见提着影戏人 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56回尤三姐指责偷娶尤二姐的大胆泼辣)

可见红楼梦塑造了多少鲜明的艺术形象,就有多少富于特色的语言,林黛玉的促狭尖刻,史湘云的快言快语,薛宝钗的,稳重含蓄,惜春的矜持冷漠,晴雯的直率锋利,迷人的柔和温婉,探春的见识精明。



 谐音艺术

《红楼梦》中处处暗藏机关,饱含寓意,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

 1、开篇,为了躲避文字狱故意用“假语村言(贾雨村)”把“真事隐去(甄士隐)。

2、甄士隐(甄费)家的丫头娇杏,“偶因一回首,便为人上人”,雨村发迹后成了他的夫人,后来又成为正室夫人,实乃“侥幸”。士隐的女儿英莲,是甄家的掌上明珠,元宵夜被佣人霍启抱去看灯,被拐子拐卖,从此"祸起(霍启)":房子被烧了,士隐出家了,英莲长到十二三岁时被拐子卖给了冯渊,接着又被拐子卖给了薛蟠,一女二卖,各不相让,薛蟠打死冯渊,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案子,冯渊永远"逢冤"。英莲"真应(可)怜"。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能保护,英莲的父亲甄费"真(是)废(物)"

3、宝玉的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命运"原应叹息"

4、贾政是一个“假正(经)”他身边的那些清客相公,不是专门“沾光(詹光)”的,就是“擅骗人(单聘仁)”的,或者是“不顾羞耻(卜固修)”的

5"青埂峰""情根峰"

6、秦钟也是个"情种"......

7、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饮的酒是“万艳同杯”,寓意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整个红楼女儿最后也就都没有好的结局。

        8、仁清巷(人情巷)    十里街(势力街)   蘅芜院(恨无缘)



诗化境界

大量的四言短句,意象高度浓缩,形式和谐对称。

如写潇湘馆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写沁芳桥的“柳垂金线,桃吐丹霞”

写“龄官画蔷”时的“赤日当空,树阴匝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有神有韵,令人神往。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演变,体会作者精密巧妙的构思

    《红楼梦》最大的创作特色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击首尾应。

    比如贾宝玉最终出家的结局在前文有几处伏笔。黛玉常对宝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是其一;其二是听到宝钗念的《寄生草》之后,悟得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禅机(22回);其三是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在宝玉的生命多次出现。又如巧姐的幸运,源于刘姥姥的知恩图报,那么之前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受到王熙凤厚待就是伏笔。


 

由表及里,多角度深入认识和分析人物。

脂砚斋在总评《红楼梦》提到了“明修暗度意在作者创作人物从明暗两面一齐用笔”之法。

如冷子兴和王夫人口中的宝玉是一顽劣之物,两首西江月把宝玉贬的古今“天下无能”“不肖无双”,然而贾雨村说宝玉“清明灵秀”,警幻仙姑所引宁荣二府的对宝玉“聪明灵慧,略可望成”的评价,似乎截然不同。

这种矛盾的塑造人物之法,可以学会由表及里认知。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妙用象征,营造审美意象和神秘色彩

比如美玉、金锁、水、石、花等极具可阐释性的审美意象,来表现人物和主题。

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原是经过女娲锻炼灵性已通的一块石头,后经点化成晶莹美玉,象征宝玉身上的神性和人性,而宝钗呢,佩戴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玉,相对应象征世俗的金玉良缘,也象征宝钗被固锁一生的悲剧命运。

大观园的植物配置也有象征意义,潇湘馆的翠竹摇曳,高雅别致,象征林黛玉孤高傲世的性格;秋爽斋植以芭蕉梧桐,宽枝疏叶,象征探春豪爽大气的性格;栊翠庵,红梅傲霜斗雪,恰是妙玉孤洁性格的物化。


善用对比映衬彰显主题、刻画人物

又如写众姑娘们几次起结诗社,前三次极尽欢乐之意,但第70回,第4次建桃花社,却声调悲戚;同写兄弟,贾宝玉是“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贾环则是“人物委琐,举止粗糙”;同写妯娌,王熙凤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而李纨却“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同写姐妹,迎春是文静懦弱的“二木头”,探春却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玫瑰花,处处可见的对比映衬,对主题彰显形象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

在全书塑造的众多异样女子当中,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笔触,写了她们的命运遭际,禀赋,资质才行品德,如黛玉的风流袅娜,宝钗的端方贤淑,凤姐探春的精明干练,晴雯、鸳鸯、司棋、尤三姐的刚强自重,紫鹃、小红这些丫头的聪明灵秀,甚至在贾母浏览了这些老年妇女身上,也着力刻画了他们的善良,仁爱。但是红楼梦最终体现的,还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女性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和人性的漠视,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丰富的文化品格方面,都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

红楼梦中的建筑格局巧妙,形态万千,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秩序美、构图美、和谐美。

在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详细介绍了荣国府的房屋名称,朝向,陈设及分配,显示了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我国古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和熏陶,等级森严,荣宁二府的建筑和封建秩序如出一辙,君臣、父子、夫妻泾渭分明,红楼梦当中的建筑也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小说中没有一处建筑是独立而突兀的存在,他们总是与周围的花草山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例如贾母等在缀锦阁吃酒,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在藕香榭奏乐,贾母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亭台水榭,赏心乐事,构成了一幅极其和谐的生活图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