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研究

(2019-12-14 23:13:39)
标签:

教学

教育

高考

分类: 笔尖上的精彩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研究
随州一中 黄文文
摘要:阅读,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是一个人开阔眼界、拓展生命,体验多种生活方式、培养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仅是对于个人,乃至于整个国家,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课题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国提升自身竞争力、影响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从阅读的方法、效果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内容    阅读   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年9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布了有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的相关成果研究。该研究依据“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理论,将学生需要的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大的板块: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板块包含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社会参与板块包含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而自主发展板块包含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可以说,如果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那么学生可能会更快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研究

(图表来自于搜狐新闻网)
二、以读为本,读中品情,沉淀文化底蕴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带给学生们的除了普及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价值观的升华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填鸭式的教育已不再适合当下的学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文化底蕴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基本的情感走向和价值观,从而对文章进行审美欣赏、获得审美体验, 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包括理性思考、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良好的习惯。为此,我们应该设置一个阅读的核心目标——以读来品,在读中品味经典。
基本步骤如下:
1.初读: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有障碍的字词要让学生利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自己进行查找。
2.略读(速读):初步感知文章,能够大致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简单的方面来进行概括。
3.细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上下文的语境来深入理解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进行重点思考。
4. 品读:投入地进行诵读,将自己放置在文章中,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中体会意境,在小说中体会人物,在散文中体会神韵,在戏剧中体会冲突,重点的、或者是你喜欢的地方甚至可以反复地吟诵,反复地品味。
5.艺术化的诵读:在完全领略了文章的情感之后,我们可以对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化的处理,比如,可以以音乐入文,根据文章跌宕起伏的情感,设置不同高低音调的曲目,也可以单独对有些诗句进行片段化的重复,或者添加感叹词等,都能使诵读显得更有诗意和美感。
上述的阅读步骤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读,多思考,多品味,教师可以着重在第3、4、5阶段进行引导。第3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学生可在这个阶段,将自己划出来的句子,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第4、5阶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让学生获得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

三、精深阅读,生发写作,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中学的吴明达老师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有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使学生能够自由地与文本进行对接,尽情享受各种文化的滋润,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的过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阅读
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应多组织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背诵比赛,辩论大赛,小组交流学习活动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展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比如教师可以在诗歌和散文的朗诵方面进行示范,或者用诗意的语言积极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经典文章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阅读。最后,教师还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问、质疑、思考,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阅读课达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除了按照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给学生规定一些必读的书目以外,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学生阅读的范围可以广泛一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并且对他们有益无害的书目,教师都可以持支持态度。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对同一本书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中,或汲取知识、或产生联想、或受到启发,或产生共鸣,这都是学生自有的阅读体验,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并对他们的书目进行筛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地好读书、读好书,不至于在无边无际的书海中失去了方向。
2、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精深阅读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不应该是盲目地、无意义的,而应该是有指引的、高效的阅读,教师在这点上要尤为注意,很多学生单纯把阅读当成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看过了就抛开,其实什么也没记住,这种阅读其实意义不大,学生只是在打发时间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对他们提出要求,我认为,要求应该有如下几点:1、学会圈点勾画,边读边划,划出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和段落。2、学会在旁边做批注,可以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方面入手。3、学会质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可以将文章中你认为有问题的地方重点标注出来。4、学会感悟,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情境之中,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关心人物的命运。5、学会运用,可以将文章段落进行仿写、改写,甚至自创一篇文章等,还可以使用文中的修辞等手法为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如果学生能在阅读实践过程中达到这些要求,那么学生将会有生发的写作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将会起重要作用。

三.厚积薄发、实践创新,积极参与社会
在核心素养的内容中,勇于担当和实践创新也是对当代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众所周知,创新是民族之魂,也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源泉。创新精神从哪里来?深厚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只有充分的积淀,才能达到薄发的效果。阅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使我们更充实、有智慧、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阅读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我们多角度的去思考整个世界,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去观察、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正如刘向所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浏览一些关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书籍,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让学生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除此之外,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比如陆游、杜甫等诗人的家国情怀等)也应该加以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阅读教学和核心素养完美的对接,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阅读教学理论和阅读实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做出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