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2019-12-14 15:26:50)
标签:
高考教学教育 |
分类: 笔尖上的精彩 |
关于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随州市二中
此次校级公开课虽不尽如人意,但留给我反思的空间很大。从此节公开课中,我更多地看到了个人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课例为鉴,深入解读和分析教学样本,冀以择不善而改之,冀以在困惑中更奋然前行。
一、教学设计初衷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我们不难发现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已逐步渗透进全国卷的诸多题型中,文言文阅读板块也不例外。文言实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陌生语境下,推定文言实词词义,无论是对梳通文意还是对翻译重要语句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推定词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教学有抓手,提升有途径又成为了一道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我选取了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作为课堂设计的出发点,试图通过高考真题的演练来打破学生固化的知识界域,重构学生的思维链条,让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地调用知识储备,能够严谨合理地推导新知。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板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文言文基础相对较薄弱,对文言文阅读存在畏难情绪。
2、对已复习过的文言知识遗忘率较高,难以积极有效地调用知识,难以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
3、文言实词的储备量不足。
4、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实词,但遇到新的语境,对词义的理解和推定仍然束手无策。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客观地讲,此次公开课对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太理想。该课预设为1课时,但1课时内只讲了一个要点;主次详略处理得不够恰当,重点部分草草带过,缺少归纳和总结;分组合作设置得有些多余,耗时也较长,未能体现分组合作的真正效益;课堂节奏掌握不到位,略显散漫。
四、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1、准备不够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看不见,数不清的前期准备。此次公开课没有预先测定时长,没有试讲,因而教学环节的设计未经课堂教学检验,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和理想层面,也无法根据教学实际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结果是过程的自然生成。今后工作中重心一定要前移,要重视过程的夯实,要做到凡为己出,必全力以赴。
2、节奏拖沓,教学语言不精炼,堪称话痨式讲课。此种问题早已暴露,但未引起重视,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其误认为深刻宏博,此诚掩耳盗铃之谓也。今后要强化时间意识,细化任务区块,限时完成,同时要努力锤炼教学语言,少说废话,力争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不蔓不枝。
3、教学环节的设计不科学。分组合作本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但何时分组合作,以何种方式进行,在何种节点开展,自己理解得不透,分组合作流于形式,更似是一个华而不实的噱头。今后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贴近学情,辅助教学,不抖无谓的包袱,不做夸张的表演,让课堂回归朴素和实效。
4、对研究对象缺乏必要认知。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我教学中的愿景,也是我教学中的困惑。首先我对思维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思维能力可以分为哪几种,有何种训练方式,对当下国内国际的相关理论著作也一无所知。以己昏昏而欲使人昭昭,或许是最具主观性的想象。今后真的要加强理论研习,跨学科、跨专业阅读,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课例,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因为有目标,所以始终前行;因为喜爱,所以虽踏荆棘而不觉苦痛。孟子曰:聚天下英才而教之,实为人生一乐。做一个明师,不亦为人生之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