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传统节日“七夕”
(2019-08-07 21:50:28)
标签:
高考 |
分类: 古典诗文选萃 |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七夕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关于七夕,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七夕节本身有很多习俗,如祈福、接露水、染指甲、吃巧食、拜织女等。《孔雀东南飞》里有“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句子,说明七夕都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到了七夕 ,女孩子们三五成群,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美满幸福的姻缘婚配。
人教版教材中曾经选过几首与传统节日“七夕”有关的诗歌。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010年湖北高考诗歌鉴赏也曾经考过七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范词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2)秦词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参考答案】
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深沉。(列举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行香子(李清照)
【注】蛩:这里指蟋蟀。
【参考答案】
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
【参考答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