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必备(二)

(2019-08-14 20:22:16)
标签:

教育

风海流-----由盛行风吹拂形成,如北赤道暖流是由东北信风 吹拂形成的,北太平洋暖流是由盛行西风 吹拂形成的,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吹拂形成的。

3、世界洋流分布

太平洋:D 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 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C西风漂流、H 秘鲁寒流

I 千岛寒流

大西洋:J 墨西哥湾暖流 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 M加那利寒流、N 巴西暖流P 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R 西澳大利亚寒流

4、结合风带分布图,成因与信风有关的洋流有: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成因与西风带有关的洋流有:北大西洋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风漂流

5、洋流分布规律

副热带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 型大洋环流,北  ,东寒西暖。

副极地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 气旋型 大洋环流,北 不存在 ,东西

在南纬50°附近,在南极洲外围,由于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自西 流动的 西风漂流  ,按性质 寒流。

在北印度洋受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北印度洋吹西南风,海水向流,顺时针流;

冬季,北印度洋吹 东北风 ,海水向西 流, 时针流;

理解洋流分布规律简洁方法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先记住洋流模式,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可采用两个步骤突破这个难点:(1)理解它们的成因,可结合所学的风带知识加以理解;( 2)采用想像法分数式“8/0”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o”,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如右图所示:

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有 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例如: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什么洋流的影响?北大西洋暖流

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受什么洋流的影响?北大西洋暖流

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受什么洋流的影响?西澳大利亚寒流

秘鲁和 智利太平洋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受什么洋流的影响?秘鲁寒流

北非撒哈拉沙漠直达西部海岸受什么洋流的影响?加那利寒流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形成渔场

 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和上升流形成的地方常形成渔场。世界四大渔场如下:

如: 北海道渔场(在哪?)成因: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鱼饵丰富。

纽芬兰渔场(在哪?)成因: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 墨西哥湾 暖流的交汇处,鱼饵丰富。

北海渔场(在哪?)成因:位于东格陵兰寒流和 北大西洋 暖流交汇处,鱼饵丰富。

秘鲁渔场(在哪?)成因: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 把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饵丰富。

3)对海洋航行影响

 . 顺流可节省燃料,加快航速 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洋流从两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

4)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 净化 ;扩大 污染

补充

渔场成因:寒暖流交汇或者有上升流海域,饵料丰富;河口附近,河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位于沿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岛礁众多,为鱼类提供了栖息场所。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从古到今,生物进化经历那些“代”: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恐龙(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等的出现分别对应哪一“代”:中生代  、古生代末期  古生代中期  

2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如三叶虫)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 古老的两栖类 则全部灭绝,蕨类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3、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果增强,所以气温升高。

4、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 地区,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土壤盐碱化是一种什么现象?水分蒸发之后,地表积盐的现象

                土壤盐碱化形成过程   大水漫灌 地下水位上升   水分蒸发  地表积盐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五大要素?   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

2、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 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整个地理环境,还会对地区地理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

1)说出浙江省的地理环境

地形:低山丘陵为主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水文:流量 ;流量季节变化比较大 ;含沙量 ;冰期 

土壤:红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呈酸性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说出我国西北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或者内蒙古高原西部)地理环境

地形:风力作用为主,如风蚀蘑菇、沙丘等                   气候:温度大陆性气候

河流水文:流量 、河流少;流量季节变化  、多季节性河流;

土壤: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少、多砂质土壤        植被: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带

3)植被破对环境坏带来的影响

对河流:流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大 对动物:破坏动物栖息地、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对地下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减少   对土壤:表土流失、有机质减少、肥力降低

对气候:蒸发减少、降水减少;温差增大。

4)植被(森林)的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使河流含沙量减少,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流量季节变化减少);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提供水源、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生生物和鸟类的栖息地)、美化环境等

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土壤与哪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土壤与岩石、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

1、什么是成土母质?岩石风化物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  (除   外)的最初来源。

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3、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和土壤中物理 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举例(1)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气候湿热,养分分解快,淋失多。

(2) 黑土(主要在分布在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气候条件较湿润,植被茂盛。

(3) 气候间接影响土壤: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例如,从 干燥的荒漠地带或 寒冷的苔原 地带,到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  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 逐渐加厚。

4、生物对土壤的意义: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 的因素。

5、植物生长吸收土壤中养分元素,土壤肥力会降低吗?为什么?

不会,通过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

6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哪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草原

 

 

7、地形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地形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阳坡气温,阴坡气温

阳坡温度,蒸发 ,水分条件,植被生长  阴坡温度 ,蒸发 ,水分条件 ,植被生长  

2)地形影响降水:

迎风坡降水 ,原因:气流上升,气流上升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

背风坡降水  ,原因:气流下沉,气流下沉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3)地形影响地表物质迁移速度:

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 ,土层    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土层   

8、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土壤,如南方的水稻土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违反规律),造成土壤 退化 ,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9、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 地形 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气候 生物 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因地制宜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在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会对当地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对下游地区有什么影响?

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降水会减少,温差会增大; 对地形的影响,加剧水土流失,地形破碎;对水文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对土壤的影响,有机质减少,肥力降低。

对下游地理环境的影响:河流带来的泥沙在下游地区淤积,洪涝灾害加剧;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

2、地球表面地域分布规律有哪四种?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纬度不同,热量不同;

它以什么为基础?它以热量为基础。

这种分异规律沿什么方向延伸,沿什么更替?东西延伸,南北交替

4、如何判断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只要是南北方向更替的就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只要是东西方向更替,且在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到内陆就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什么大洲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非洲

5、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距海远近不同,降水不同;

它以什么为基础?水分为基础

这种分异规律沿什么方向延伸,沿什么更替?南北延伸,东西交替,也就是沿海向内陆变化。

6、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什么大陆中纬度地区最为典型?亚欧大陆

 

 

 

 

从大陆东到大陆西分别是什么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7、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什么?水分

8、垂直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它与哪一种分异规律相似?

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相似

与垂直分异规律有关知识的重要补充:

1)带谱:也就是山地垂直自然带

山体相对高度大且纬度低,则带谱多;反之山体相对高度小且纬度高,则带谱少;

(2) 基带:山麓(山脚下)的自然带,也就是在垂直自然带中最下面的自然带为基带。

如秦岭南坡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秦岭北坡的基带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用基带判断山地所在半球:南坡基带海拔高为半球;北坡基带海拔高为 半球。

说明:北半球阳坡在山的    侧;南半球阳坡在山的

   侧。

思考:右边两座山脉各位于哪个半球?理由是什么       

 答:A  南半球       B 北半球

B.用基带判断山地所在的纬度:基带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举例:若某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则该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区。

必备(二)思考:右边四座山脉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纬度较低的是?

位于北半球的是AD  纬度较低的是A

 

下边四座山脉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纬度较低的是?   位于北半球的是1、3  。纬度较低的是 1.

 

 

 

 

 

 

 

3)雪线:是指有终年积雪的下界线,是  季的积雪线。

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 温度     降水   

纬度高气温低,雪线   

阴坡气温低,雪线   ;阳坡雪线  

迎风坡降水   ,雪线   

背风坡雪线  (原因: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积雪量少,所以雪线高),迎风坡雪线 (原因: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的积雪量大,覆盖范围广,所以雪线低)。

必修一知识点问题--必背(四)

5、地方性分异规律

1)地方性分异规律常常表现出重复性    有序性  的规律。

2)地方性分异规律发生在较   尺度范围。如桥墩到龙港气候、地形上的差异。

如华北地区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 碱性  ,多生长  柏树  ;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  ,多生长 油松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什么条件制约?热量和水分

2、什么自然带是生产量最大的自然带?森林   

3、森林自然带分布于什么地区?湿润     

草原自然带分布于什么地区? 半干旱     

荒漠自然带分布于什么地区? 干旱地区         

 

 

 

4、大陆西侧的森林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有哪些?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5、我国从南到北有哪些森林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6、草原自然带分布于什么地区?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它分为 热带 草原带和温带 草原带。非洲有大面积的 热带 草原带。我国内蒙古高原中东部为温带 草原带。

7、荒漠自然带分布于什么地区?  干旱地区   

它分为 热带 荒漠带和 温带 荒漠带。哪一地区热带荒漠带分布面积广?北非

我国的荒漠自然带为温带 荒漠带,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高原西部、新疆 

四、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时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知识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什么是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分类 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地形、气候、河流、水源、交通、宗教、政治、资源开发等

3.举例说明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平原与山地:平原聚落规模大,山区聚落规模小;平原聚落分布集中,山区分散;

我国北方聚落与南方聚落:北方聚落规模大,团聚状;南方聚落规模小,比较分散;

沿河的聚落什么形状:呈带状。

4.说出以下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1)河西走廊(我国西北地区):  祁连山北麓(山麓冲积扇),成因是有水源

2)我国北方平原地区:   大道汇合处,成因是交通便利

3)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沿河分布,成因是水运便利,取水便利

4)山区丘陵:河谷地区,成因是地形较平坦,取水便利。

(5) 塔里木盆地:沿盆地边缘山麓冲积扇分布成因是接近河流,有水源(主导因素);地形平坦,利于耕种;土壤肥沃。

(6) 青藏高原的聚落:分布在河谷,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7) 平原为什么是聚落(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开展各种建设;平原地形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5.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气候  水文 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 资源 科技城镇分布 工业、农业 等。

6.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线路密度(山区密度比平原密度   )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交通线密度

线路形态(平原 直、呈网状 山区 曲,呈之字形 

线路造价(平原  山区   

线路分布(山区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河谷

7.山区对交通线的影响

1)山区交通线首选什么?为什么? 公路 运输,其次 铁路 ,为什么(因为公路工程量小,造价低,且灵活)

(2) 山区交通线路一般分布在哪里?河谷  ,或沿等高线修建。山区交通线分布在河谷的原因是为什么?河谷地形较平坦,且经过聚落。沿等高线修建的原因是什么?降低坡度。

山区交通线要避开哪些地段?陡坡和断层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  地质时期  历史时期    近现代   。地质时期的气候,指距今 一万年  以前,冰期与 间冰期 交替出现,时间尺度在10万年  以上。

2、什么是气候变化?什么是冰期?

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如温度、降水量、风的要素的变化。

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

3说出地质时期出现过哪几次大冰期?

震旦纪大冰期(元古代末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古生代末期)、第四纪大冰期(新生代)。

4、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

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湿润为主;

4恐龙灭绝什么地质年代?当时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当时的气候特征是  干热 的气候环境

6、说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概况及其表现温暖期与寒冷期

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4度,表现在: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上升,热带和亚热带扩展到加拿大和英格兰。

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比现在高12度,表现在:欧洲出现小冰期,传统农业频频歉收甚至绝收。

7、近现代气候变化特点:

气温呈上升的趋势; 

降水量变化显著:减少的地区是亚热带,增加地区是热带和中高纬度;

雪盖冰川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上升的原因 冰川融化,大量陆地水体进入海洋;同时,海水温度升高,体积变大

8、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背熟练)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 资源条件 的变化。如温度和降水的减少,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 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 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的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就农业而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 、作物品种 、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5)气候变化通过 极端天气和事件 扩大某些 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三节  自然资源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概述

1、什么是自然资源?

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

煤炭、石油、耕地、森林、石油、棉花、汽油、钢铁、太阳光照、风、闪电、河流水、海水

是自然资源的是:煤炭、石油、耕地、森林、太阳光照、风、河流水

3、自然资源的特点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4、分类: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5、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划分:可再生  非可再生 

6、大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 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例如:过度开垦草场会导致土地土地荒漠化 。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会导致

 石漠化  从而造成生态环境发生难以逆转的 变化。

7.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以煤炭为例,分为哪几个阶段?

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

8前煤炭时期

18世纪中期以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主体能源是木柴,叫木柴时代。

9、煤炭时期

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 ,促进了煤炭 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10.什么时候开始,世界能源以煤炭为主?

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以煤炭为主的时代,叫煤炭时代。

11、后煤炭时期

随着内燃机 的问世,石油、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了主体能源,叫石油 时代。从长远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 化石能源 为主,转向 可再生 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为主。

12.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以什么为主?煤炭为主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3、农业社会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如何?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  

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地形、气候和水文等条件的制约  。在一部分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14.对于农业来讲,什么样的自然条件算好?

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15、工业社会的什么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工业化的初期 中期阶段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16、后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因为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  ,产业布局对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减弱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 日趋弱化

17、哪些是后天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

18、总结: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与规模越来越 广 ,利用方式越来越  ,利用率越来越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危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

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够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3、分类:

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可讲自然灾害分哪几类?

1)地质地貌灾害 代表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2)气象灾害代表有:干旱、洪涝、寒潮、台风、沙尘暴等。

3) 生物灾害代表有:蝗灾、鼠灾等。

4)海洋灾害 代表有:海啸、风暴潮等。 

4、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

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时空分布 

5.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洪涝 干旱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根本原因与我国 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夏季风  的季节或年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季节或年份,南涝北旱)

6.右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示意图,说出锋面雨带推移情况

4、5月在华南, 

6、7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该地区形成 梅雨天气  

7、8月在东北、华北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天气,成因高压控制    

9月南撤,

10月退出大陆。

7.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雨季从几月到几月、华北地区雨季几月到几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大约是6月到9月,从雨带移来开始,到九月移出结束;约四个月

华北雨季大约是7到8月,约两个月。

8.台风影响我国的时间大约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利弊?

:主要在夏秋季节。台风利弊:利在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并能起到降温消暑的作用;弊在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9.寒潮:主要发生在 秋冬春 。带来大范围的降温、大风和冻害天气。   春秋季节危害大。

10.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 山地、丘陵,如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区。 

11.沙尘暴:主要在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由快行冷锋造成。

12、我国(世界)洪涝灾害的一般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持续时间长; 

2)地形: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来水快;.中下游河流落差小,部分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泥沙淤积严重,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3)植被: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4)河流:支流多,来水量大;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沿海城市的风暴潮造成海水倒灌。

5)人类活动:中下游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使湖泊调蓄能力降低。

13.防治洪涝灾害措施:

1)上游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修建水库。这两条措施可以减少来水量和汇水速度。 

2)退田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区; 

3)修建和加固河流沿岸堤坝; 

4)整治河道,平垸行洪(截弯取直、开挖入海新河等);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6)加强监测预报,建立预警预报机制;

14、说出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与河流汛期的关系?

锋面雨带的移来汛期开始,移出汛期结束。

15.试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对策是什么?

多洪涝灾害的原因:位于南北过渡地带,多暴雨;平均比降(也就是坡度)小,流速慢,排水不畅;因黄河夺淮入海导致淮河入海口淤塞,失去入海口,加重洪涝;人与水争地,围湖造田,湖泊与河流调蓄能力下降。

对策:同上13。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 ”形曲线。

2.在计算世界人口增长时,要不要考虑人口迁移?

答:不用,因为不管迁到哪都在世界范围内。

在计算某一行政区内的人口增长要不要考虑人口迁移因素?

答:要,因为人口由有迁入这一行政区,也有迁出这一行政区。

3.人口增长率是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人口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加上人口迁移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4.自然增长率高低怎么界定?自然增长率高于1%,为高,低于1%为低。

5.一定区域人口增长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受到  生物学规律 的制约,也受到从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6.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生产力发展水平  

7.高—高—低模式又可分为哪两种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

8.高—低—高模式又叫什么模式?这种模式死亡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又叫过度模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进步,粮食增产

9.低—低—低模式又叫什么模式?出生率开始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现代模式。出生率开始降低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普及,医疗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发生较大变化。

10.我国目前是哪种人口增长模式?低—低—低

11.1830年开始世界人口出现第一个10亿以后,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时间  缩短  

12.为什么地球不能够养活足够多的人口?

资源的限制,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13.一个地区能够养活多少人口,与当地的资源状况成  正相关   ,与当地的科技水平成  正相关  ,与当地开放程度成 正相关  ,与当地消费水平成  反相关   (填正相关还是反相关)

14.什么是人口容量?

(某一时间内的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最高人口数量)

15.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高+幸福指数高=人口合理容量)

 

16.什么是环境承载力?(某一时间内的环境+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

17.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线

18.(P15的活动我国各地土地生产潜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环境因素

衡量土地生产潜力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单位面积年生物量 ,这一指标又影响到当地的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依据年生物量,说出我们“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最大值地区是

 热带地区,如海南岛、台湾南部等 ,最小值地区是 青藏高原  

                            第三节   人口迁移

19.什么是人口迁移?人们长期跨行政区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20.人口迁移分类:

1)按地理范围: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按迁移方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农村

21.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方向是:  农村到城市   ,叫   城市化  ;当今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方向是:   城市到农村   ,叫   逆城市化     

2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不适应状态

2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24.举例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是哪几个方面影响人口迁移?

如气候变干或水源减少造成人口迁移如楼兰古国;如美国东北部的冷湿造成的老年人口南迁西迁;如内蒙古生态恶化造成人口迁移;入汶川地震造成人口迁移。

25.为什么落后地区人口总数迁往发达地区?

因为发达地区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社会福利好

26.举例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并说明原因

如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三峡工程建设),区域大规模开发(西部大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 就业机会 成功机遇  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26.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什么的 的发展?交通运输业

27.列举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如政策因素主动或者被动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如选派东部优秀人才或毕业生到西部某岗位任职。特别说明,大学生自主创业,到西部找工作就不属于政治因素;

战争引起的人口迁移。国际难民;

28.列举社会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注意,迁入地更愿意接收高素质人才。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29.什么是城市?与乡村相比城市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密集、高效、发达

30.区位的含义:两层含义,一是,位置;二是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31.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有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其中自然地理区位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而经济地理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32自然地理区位又包括哪些方面?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水源

地形: 平原  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 山区 的城市多位于河谷地带如太原位于

汾河 谷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 谷地; 

气候:什么地方气候条件优越?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所以从气候条件讲,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而 寒冷、干燥、湿热  地区城市相对少。热带地区城市多位于高原上,原因是高原上气候比较凉爽 

河流:对于城市来讲,河流的功能主要有 供水   水运  ;在河流上易形成城市的点是:两河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处;河运起点或终点处

水源:干旱地区水源 是城市的主导区位。

33.社会经济地理区位又包括哪些方面?

资源开发:吸引就业,人口聚集,形成城市

交通:便利交通,导致人口产业聚集形成城市。如铁路枢纽城市

中国南方城市大多沿  分布,是因为 水运交通便利,取水便利 

政治:因大量政府机构的设置,造成人口大量聚集。

旅游:

34.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 较多 ,并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 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 较多 ,河流 交汇  处和河口 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

3)交通 枢纽  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 商品集散地    边境口岸,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35.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哪一岸?原因是什么?

凹岸,原因是,水流速度较快,泥沙淤积少,水深。但要注意河流对河岸侵蚀。

36.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一级类: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举例: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

      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用地等

37.城市有哪些主要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哪些?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等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如工业区要考虑河流、盛行风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如城市老的商业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38.商业区形态表现:条带状分布于街道两侧、点状分布于街角路口。

39.商业区分布在哪里?中心商务区的简称 什么?CBD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中心商务区的特征?

城市中心、街道两侧街角路口。

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商务枢纽、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旅游

40.住宅区分布在哪里?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哪里?

分布在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地势较高、接近文化区、风景区等。与工业区背向发展。

41.工业区分布在哪里?

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向城市外缘移动的原因是:城市地价更高,且人们对环境要求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必备(一)
后一篇:必备(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