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2(世遗)
标签:
大足大足石刻宝顶山 |
分类: 2019川西环线 |
2019年11月7日,天晴,温度20度,能见度佳。
第12龛九龙浴太子图
第11龛释迦涅槃圣迹图

这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长达31米,为半身像。卧佛前面有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


只露半身,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

第10.9龛为释迦太子行化图
在8号千手观音与11号卧佛之间有这样两组雕刻:(正在施工维护中网上照片)

民间传说有1007只手,最近一次考古的测量结果为830只。


第7号舍利宝塔:
第5龛华严三圣
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
文殊手捧1.85米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支出1.2--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为使手臂不断落,匠师们成功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大刀阔斧地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与其身躯相连,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使文殊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

第4龛广大宝楼阁第2号龛护法神龛:

老山门位于第一龛右侧,如今已经封闭,往右走可以继续参观30-25号龛。
第30龛牧牛图
刻于大佛湾南崖西端,龛高5.7米、宽29.1米。据碑文考证是根据北宋杨次公《证道牧牛颂》而刻,全龛造像以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禅定、心月图,共十二组造像形象地表现了佛教禅观的修证过程。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驯牛的过程即是修行者调服心意,悟禅入门的过程。

第一《未牧》
牛头东尾西,昂首犟项。牧人于牛后,双手紧拉牛鼻索往后拽。喻行者有信心调伏心意和烦恼。
第二《初调》
牧人向牛立,穿棉衣裤,背一斗笠,左手执绳,右手举鞭,强使牛回头。牛颈向后弯而立。牧人右上壁刻五竹,竹上刻二鸟,左鸟引颈向东似鸣啼,右鸟觅食。喻行者开始调息调心,降伏烦恼。

第三《受制》
牧人上着袒胸露腹对襟衣,下着三角短裤,左手举鞭驱牛,右手执绳牵牛,双腿赤裸而立。牛头、颈、背残,作下山奔跑状。喻行者初息已调,进入禅观初住。
第四《回首》
牛上方刻一虎下山欲扑噬牛,牛向西立,两耳竖立似谛听。牧人戴斗笠,背一半球形鸟笼,左手执绳扶斗笠,左腿曲蹬石梯,右腿直立着地,身前倾上引作登山状。喻行者心息狂意,已达细住阶段的欲界定。

第五《驯伏》和第六《无碍》合刻
两牧人攀肩耳语而坐,作谈笑状。右牧人右手于胸前执绳,左手握鞭攀左牧人肩上,牛向西立牧人右侧,似谛听状。左牧人左手于左膝上执绳,右手执鞭攀右牧人肩上。牛于牧人左侧向西跪伏于地,嘴前刻一股山泉,作饮泉状。《驯伏》喻行者已安隐喜乐,得色界心的“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十种功德,入“未到地禅”。
《无碍》喻行者入色界初禅。

第七《任运》
牛向东立。牧人向东立于牛后,上着短袖袒胸薄衣,下着长裙'左手执鞭和绳,右手于身右碑上结印。碑上刻“牛鼻牵空鼻无绳水草由来性自任涧下岩前无定上朝昏不免要人寻”。喻行者舍去色界初禅觉观,进入色界二禅境界。

第八《相忘》
牛鼻上绳绕缠脖上,伸出舌头舔右蹄,向东而立。牛前树上刻花果,二鸟于花果间觅食。牧人坐牛尾之西,身饰厚重衣,双手击掌和拍,左脚踏石,似被第九组牧人的笛声陶醉。牧人左立一仙鹤,似振翅起舞。牛身外刻“万象忘机无所得牛身全白尾由黑比霞千颂故其中口坐孤岩谁取则”。喻行老舍去色界二禅进入色界三禅境界。

第九《独照》
老牧人长须飘拂,双手执笛横吹,神情专注,肩披蓑衣,坐岩石上。其后牛鼻上无绳,引颈翘首向西立吃草。牛左壁刻“全身不观壁嘹天放者无拘坐石颠任是雪山香细草由疑不食向人前”。喻行者舍去色界三禅境界进入四禅境界。

第十《双忘》
牧人头东脚西,袒胸露腹,仰卧岩石,酣然大睡。其头后树上倒挂一猴,伸出左前爪抓牧人衣。牛卧牧人之西。牧人左壁刻“高卧烟霞绝放收牧童闲坐况无忧欲寻古尊口踪口去住人间得自由”。喻行者忘却身心,证得阿罗汉果。

第十一《禅定》。龛中行者,袒胸露腹衣,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跏趺坐。龛外右刻一野鹿含莲花。莲上楼阁正面刻一偈“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龛外顶上刻“无牛人自镇安闲无住无依性自宽只此分明谁是侣寒山竹绿与岩泉”喻行者进入二禅寂灭之境。

第十二《圆月》。圆月露出水面,月下及左右刻水纹,水纹下一碑置一仰莲上。碑上刻“人牛不见杏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和“了了了无无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了心心了无依止圆昭无私耀古今”喻行者由定生慧,入万象皆空之境。

第29龛圆觉洞
圆觉洞是大佛湾内最大的造像洞窟。整个窟内的造像,融装饰、排水、采光于一体,充分显示出古代雕大师的雕刻技艺。可称为宝顶石刻艺术之精华。

在洞壁的两侧俨然整齐地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他们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正轮流跪于佛前请示,佛各别作答。这一问一答记录形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便是这窟造像的经典依据。
第28龛 石狮
第27龛:柳本尊正觉像
第26龛,碑塔。
第24龛:老君山神像,为清代所造。
据说这组雕刻是近代的,体现了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念,在全国石刻中罕见。
至此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全部参观完毕。
如果不看圣寿寺,可有此下行,返回入口处。
前一篇:2019重庆大足圣寿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