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作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对比其他四座佛教名山,佛教文化相对薄弱,罕见一步一磕头的朝圣者。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地区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梵净山老山)2494米,新金顶(新山)2336
米。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
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
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
2018年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贵州铜仁梵净山获表决通过,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本届会议上中国唯一新增的世界遗产。此次申遗成功,梵净山将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后的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也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以下资料,来源于网上的游记,在此借用,补齐本人未去过的地方,一方面弥补自己的遗憾,另一方面为他人提供参考。在此对原作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原作者本人不同意,可告知删除。
一、正常游览路线
梵净山景区有东南江口黑湾河山门上山的南线(也称东门)、西侧印江县护国寺山门上山的西线(两个山门分属两个县相距很远,两个山门之间没有公共交通接驳)两条上山路线。
1.南线黑湾河山门:南线比邻湖南对东部过来游客交通相对便利游客较多,鱼坳车站海拔只有836米、登顶海拔2494米的老金顶有1658垂直落差,大多数游客不得不选择索道上下费用很高。游览线路:验票进景区乘坐观光车9.5km、30分钟到鱼坳观光车站(无景点没必要徒步),旁边就是山下索道站;自此乘坐索道(约20分钟)或万步云梯(车站到山顶索道站5km、6600级台阶、垂直爬升1264米,中上体力3-4小时),自山顶索道站游览梵净山核心游览区大致是
“山顶索道站-森林栈道-蘑菇石-老金顶-普渡广场-红云金顶-普渡广场-山顶索道站”的环线(方向随意);自山顶索道站乘坐索道或6600级台阶下到鱼坳观光车站乘坐观光车回黑湾河山门。
2.西线报国寺山门:印江县位于遵义东约200km比较适合自西部过来的游客,报国寺山门海拔约1300米,自山门有观光车6.5km到棉絮岭,自棉絮岭到山顶梵净山核心游览区只有7km山脊步道(没有索道和观光车),7km步道只适合中上体力游客(不适合老幼及体力较差游客)。另外,非自驾体力较好的自由行游客可考虑自西线乘坐观光车到棉絮岭后徒步7km到金顶、南线坐索道或徒步下到鱼坳坐观光车出山(反之也可)。
二、东线徒步登山线路
1.黑湾河山门到鱼坳观光车站环山公路约10km,路上有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供奉地龙泉寺,还可看见山间飞瀑观音瀑和悬崖峭壁。

观音瀑布
看这瀑布从上往下,是不是像极了观音菩萨的侧像,上面是观音的头部,下面一点是观音的肩,右下角有一处铺满青苔呈瓶状,裸露在外面的便是观音的圣水瓶,据说这是白龙马的化身。后来这便成了梵净山一道风景,朝山拜佛的信众便在此修了凉亭子,取名观瀑亭。
2.鱼坳观光车站到索道上站登山步道约7公里。自鱼坳车站万步云梯0步起点6600步爬升1200米到山顶索道站。主要在原始森林中登山步道行走,幸运的话,可看到猕猴和珙桐。可抬头看见索道。
到3600步较好走,中间有几处歇脚的亭子,大概在1000、1800、2500和3200步处,有食水供应,可以做补充站
3600-4500步是最难走的路段,台阶较陡,中间茴香坪有补充站。
6500步又抵达索道上站,此处视野开阔,有补充站,可以稍作休息再向金顶出发。体力好的人登台阶全程4小时左右。体力不好的,可以请滑杆抬。
三、山顶精华环绕线路
1.索道上站到老金顶
通过木栈道继续爬升,到达观日台、蘑菇石、翻天印。
赐敕碑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行到达九皇洞
九皇洞位于梵净老山之下,洞口石墙依石壁而建的九皇洞由石门入门,见一方整齐的在天井,尔后伸入洞内。扉崖的石墙上,刻有“洞天福地”四个大字,笔锋隽秀。岩缝间的石穴,供奉着九皇娘娘神像。相传明代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第九个妃子看破红尘,来到梵净山修行,人称九皇娘娘,在此肉身成圣被百姓纪念,小太子寻找母亲在山下成了“太子石”。
太子石
太子石是梵净山最具传奇色彩的景点,在老金顶西南峡谷牛尾河源头处,海拔1748米,独立石峰,高475米,上有一棵菩提树。远远望去,俨然一太子正在仰望金顶,故名太子石。
看老鹰岩、
看万卷经书:相传唐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曾专程到梵净山拜谒弥勒大佛。将至红云金顶时,却因白龙马偶失前蹄,撒下一叠佛经,经书落地生根,便成就了今天的梵净山一绝——“万卷书”
攀爬险峻的一线天:自万卷经书略有下降绕过山包,进入狭窄石缝中向西陡升,台阶很高路窄比较难走。
到达果然古寺:钻出石缝再向北可见南侧山顶有房屋废墟,
过般若泉,
到达老金顶:海拔2494米的老金顶,山顶有个很旧的白色小庙燃灯殿
2.老金顶到普渡广场
回到观日台岔路口,自此向南一路下降,到普渡广场,
3.攀爬红云金顶
红云金顶
即新金顶。孤峰高达百米,直刺云天。途经灵官殿、龙头石、观音洞、定心水等景观。山脚是普渡广场和镇国寺,山腰有明清摩崖石刻《道院》和《天桥功德碑》等。金刀峡将峰顶至山腰劈为两半,唯有一线峡谷援铁链可攀。峡顶飞桥相连,险峻至极。金顶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佛光时常出现。古诗:“一峰高插翠微颠,鬼国名山自古传,舞凤昂头翔蔽日,游龙翘首啸吞烟,金刀劈破佛分殿,铁索牵扶人上天,转眼风云际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
上行不远,东北侧有岔路口,这里是自普渡广场登顶红云金顶的环线岔口:西侧为上山单行线路、东侧为下山单行线路。按指示牌选择右侧上山线路
过妙音台
过观音洞:
金刀峡
两侧壁立的石壁上,曾开凿有石梯,并有数十处凹穴和铁索链条,便利于登峰者依附攀登。
上天仙桥
金顶的金刀峡上共建有三座飞桥相连,其中顶上的一座称为“ 天仙桥
”,为明代所建,长4米,宽1米,是从50千米以外运来的块块巨石砌成的拱桥。
到达山顶寺庙:释迦殿、弥勒殿,小桥旁边有海拔2336米红云金顶标志柱。在金刀峡左右两侧的金顶绝顶,曾建有庙宇,分别为“释迦殿”和“
弥勒殿
”。佛殿后的巨石,有的称之为“晒金台”,有的称之为“说法台”;金顶左侧有“拜佛台”;金顶半山便是“舍身岩”;金顶半山还有观音洞,洞内有石雕佛像。
梵净山佛光,神奇而瑰丽,是大自然的神秘赐予。“佛光”由外到里,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次序排列,直径约2米左右。有时阳光强烈,云雾浓且弥漫较宽时,则会在小佛光外面形成一个同心大半圆佛光,直径达20-80米,虽然色彩不明显,但光环却分外显现。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佛光”常在梵净山金顶、蘑菇石一带显现。
4.普渡广场到索道上站
经承恩寺、静心池环线下行到索道上站
四、西线徒步登山线路
到达报国寺山门
护国禅寺背靠棉絮岭,面向肖家河,两侧有大小狮子岩拱护,地处西上梵净山要冲,是梵净山西大皇庵之一。
护国禅寺原有殿堂三进:前为玉皇殿五间,两侧配殿各两间,中进为正殿七间,侧各三间禅房,中为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五间,对厅五间,是朝山时香客宿息处,后进为观音殿,两侧耳房分别为厨房和库房。清光绪七年,清政府移松桃厅都司衙门于该寺旁,称“护国营署”,总揽八汛军务。
棉絮岭
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西线徒步起点,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一览无余。
万米睡佛
由红云金顶和凤凰山组成的天然佛像---万米睡佛。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自棉絮岭到山顶山脊步道7km
黔山第一石
西线上梵净山,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像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据说清朝大书法家严寅亮(书写颐和园匾额)书写“黔山第一”也来自它的灵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