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上午,天阴天晴,温度20度,能见度佳。
从老金顶望去,就看到红云金顶。远观,没有登顶。
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达百米,是三座金顶中最险的一座。晨间经常被红云瑞气围绕,因此也被称为红云金顶,谐音“鸿运金顶”,有鸿运当头的的寓意。新金顶上半部分被“金刀峡”隔成两座孤峰——南面建有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北面建有弥勒殿,供奉弥勒佛。中间由天桥连接,状若飞龙。红云金顶从不同角度观看,分别似佛手二指禅,也像生命的图腾,因此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峰”。
攀登红云金顶的石阶路非常陡峭,并且狭窄,只能一人行走,一旦前面队伍中有胆小停步者,队伍将会停滞不前。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还有摩崖石刻,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
从老金顶望去,就看到红云金顶。,顶上云雾缭绕,

一会功夫,又消散了,露出真容
金顶时隐时现,天空阴晴转换,只在瞬间
看登红云金顶的游客人有些多,需要排队。

金顶山势陡峭,如果风大,

看旁边的峡谷幽深

道路旁的龙头竹
梵净山玉山竹
别名龙头竹、矮箭竹(贵州梵净山)秆高3-4.5m,径0.5-1.2cm,节间长16-18cm;箨环隆起,秆环微隆起或隆起,稍高于箨;每节分枝3-5枚.箨鞘早落;箨耳缺失;箨舌下凹;箨叶外翻.
叶片披针形,长7-14cm,宽1-1.6cm,次脉4-5对,小横脉在叶下表面不清晰.笋期4月。
分布于贵州梵净山,海拔2100-2400m

高处看承恩寺周围,人流稀疏,拥挤都谈不上,真怀疑8000的最大承载量
高处看承恩寺
据传明代万历年间李皇后到山上修行,修建庙宇,普塑佛像,建立四大脚庵,开凿五方道路,山上山下寺庙殿堂星罗棋布。敕赐镇山印,号称“古茶店”,古茶殿亦称“承恩殿”,位于梵净老山与金顶间的斜坡上,规模宏大。分为上、下两个殿宇,上殿称上茶殿,下殿称下茶殿。半山有石墙,石墙正中有拱门,门框上嵌一块石刻匾额,匾额上书“圣旨”二字,下书“敕赐承恩殿”五个大字。院墙和殿基均为块块板岩叠造而成。下茶殿的残垣断壁边,耸立着一块巨大石碑,碑高1.72米,宽0.98米,上刻“梵净山茶典碑文”,计1400余字,碑文是清代文人张鸿翔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撰写,文中描写梵净山的开山由来与几番兴衰历史,生动地描绘了梵净山壮丽的景色及朝觐的空前盛况。
承恩寺正殿面阔13.7米,进深9米,石墙厚0.5米,残墙高2米,殿门尚完好,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土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建筑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

到达山门天王殿,迎面弥勒佛

背面韦陀殿,供奉韦陀菩萨

左右钟鼓楼

主殿为大雄宝殿

寺庙12:20到14:20免费供应热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