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20-09-24 15:52:39)
标签:

杭州

灵隐寺

飞来峰石窟

分类: 2017苏赣徽浙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年11月17日,秋雨绵绵,温度10度左右。
       离开梅家坞,沿梅灵北路继续北行,到灵隐飞来峰停车场。
       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古藤交错,洞壑遍布,它的地质结构确实与周围的山峰不一样,似有“飞来”之感,“飞来峰”就是因此而得名的。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风化,常年累月就形成众多形状迥异的岩洞,是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的飞来峰。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现在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
       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
       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雕刻着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公元951年所造。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珍贵历史遗产。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最精致的作品。南宋大肚弥勒像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大肚弥勒。飞来峰喇嘛教造像,现存元代汉、藏式造像约100多尊,雕刻精细,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且保存较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卢遮那和文殊、普贤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龛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侧有一块宋代高浮雕造像。
       据专家考证,自北魏到唐代的佛雕艺术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中原地区,自晚唐以后趋向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飞来峰石窟是南方石窟的代表,与北方石窟比较有三方面的区别:(一)北方石窟的石质大都为花岗岩,南方石窟的石质大都为石灰岩;(二)北方石窟大都为唐代以前的石窟艺术,如敦煌莫高窟等,南方石窟大都为五代宋元的作品。(三)北方石窟大都是石窟造像,而南方石窟大都为摩崖石刻。飞来峰造像有三个全国之最:一是全国元代造像最多最集中的一处;二是雕造的对象从以佛为主体过渡到以罗汉为主体,成为全国石窟中雕造罗汉最多的地方;三是汉族地区供奉与西藏喇嘛教有关的佛像最多的地方。因此它在中国石窟雕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飞来峰景区又开辟了一处名为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景点。集萃园借飞来峰山林之势,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势赋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园全长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飞来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贵,弥补了我国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艺术的空缺。1982年,公布飞来峰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图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离开梅家坞,沿梅灵北路继续北行,到灵隐飞来峰停车场。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停好车,步行10分钟,准备买票进入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到达灵隐寺飞來峰景区售票处,门票45元/人。
景区门票含永福寺及韬光寺景点,但不包含灵隐寺。如果要逛灵隐寺,必须另外购买30元进香券。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到达碑亭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到达灵隐景区的山门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先去看飞来峰石刻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飞来峰的传说
      相传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命此山为飞来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相传飞来峰下原是个村庄。南宋初年时,有一位名叫李修源的天台人,在灵隐寺出家后,不受戒律,好吃狗肉,身穿破袈裟,头带破帽子,脚穿破拖鞋,手上还拿一把破扇子,整天在村庄里游来荡去,疯疯癫癫。但却好管闲事,爱打抱不平,人称“济颠”。这位疯和尚还有能掐会算的本领呢!一天他掐指一算,四川峨眉山有一座小峰将要飞来,可能要压着灵隐村。他急忙跑到村里劝说村民赶快搬家,可村民没有一个相信的。大白天疯和尚难道又说疯话了?这时,远处正有一群人吹着唢呐,抬着花轿过来,济公一看是迎娶新娘的队伍,心想要是我和尚跟新娘在一起的话,那乡亲们不就会出来看热闹了吗?于是济公冲进人群,背起新娘就朝村外跑。村民一下子都哄动了,“不好了,和尚抢新娘了!和尚抢新娘了!”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追了出来。此时,天空的一阵乌云越来越近,只听“轰”的一声,一座黑压压的山峰,正好压在了灵隐村上。这座飞来的山峰便被人们叫作“飞来峰”。山峰飞来了,村民们又怕山峰会重新飞去,于是便在山上刻了数百尊佛像,镇住了山峰。从此,飞来峰就再也飞不走了。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飞来峰石窟造像
       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属浙江省内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470余尊造像,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有338尊。飞来峰造像中最著名的为雕凿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石刻造像“西方三圣”,创作于公元1022年的“卢舍那佛会”浮雕,雕刻于南宋时期飞来峰最大的造像“大肚弥勒”。这些精湛的雕刻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使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由于维修,大半石窟造像不能看。
青林洞
       飞来峰东南侧最大的一个洞,叫“青林洞”。它因洞口形似虎嘴,又称“老虎洞”或“金光洞”。
华严三圣石刻造像
       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他双手施智拳印,又称“大日如来”,即佛光普照的意思;左边是文殊菩萨,手执金刚剑;右边是普贤菩萨,手执经函。这龛佛像建于公元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

卢舍那佛会”浮雕
       青林洞洞口右边的崖壁上,刻着的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为精致的作品。石龛里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即佛光普照的意思。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作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在狮、象之上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15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乾兴元年,即公元1022年的作品。这组浮雕,结构完整,雕刻线条非常细腻生动,很有现代装饰画风格。

西方三圣石刻造像
       在洞中还有三尊小佛像,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这是飞来峰最早有镌记可考的石刻造像。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件作品虽然已经风化,但仍然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精湛的艺术风格。

济公床
       这块酷似石床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在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这巨大的手印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坍的石块而留下的,下方还留下一顶济公常戴的宋代船形“帽子”,身后那黑黝黝的小洞里,还有一张石桌,传说是济公吃狗肉的地方。


玉乳洞
玉乳洞是飞来峰的第二大洞,因洞中岩石呈乳白色而得名。从前洞中栖息着许多蝙蝠,洞顶又呈蝙蝠状,又叫“蝙蝠洞”。这个洞内还有个名字叫“岩石室”,传说晋代道人、炼丹专家葛洪的祖父葛孝先就在这里修炼而得道成仙的。

翻经台
     洞前那块岩石平台,称“翻经台”,相传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在这里翻阅过经书。

十八罗汉像
       洞内曲折通明,四壁所刻20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也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的作品。现在这些造像大多经元代修饰重装,每尊都高达1米以上。玉乳洞内的十八罗汉像,高都有1米以上。

震旦六祖
在玉乳洞东端两侧还有六祖像,他们分别是:初祖达摩、二祖惠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合称“震旦六祖”。

雷公和凤凰浮雕
       雷公肩生双翅,似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急雨中布雷吐电,驱除妖魔;那嘴衔花朵引颈展翅的凤凰,则在风雨中飞翔,栩栩如生。这些都雕刻于公元1026年,是石窟中较为罕见的。总的说来,北宋期间雕塑的罗汉像多数面型方圆,表情呆板,服饰线条生硬,身躯高大。

来到春宗亭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理公之塔
       为纪念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立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重建,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铭,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是佛像。古朴苍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是杭州现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块砌成,全塔由下至上逐级收分,结构朴实无华,别具一格。
宝藏神大夜叉王
       左塔旁这两尊石刻,都为元代作品。左边这尊大腹便便,面带微笑的就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全称“宝藏神大夜叉王”。它身上披挂着用鲜花串成的璎珞,戴着金银珠宝串成的项圈、臂钏、脚镯,全身珠光宝器,右手执一颗大宝珠,左手握着口吐串串珠宝的银鼠,右脚还踩着一只大海螺。据说他掌管天下无尽财宝。据佛经上讲,只要按照上面这种式样绘制或雕刻出“宝藏神大夜叉王”,那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金刚手菩萨像
       右下方这尊为金刚手菩萨像,这是元代荣禄大夫宣政院使脱脱夫人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钱镌刻的。金刚手就是夜叉神,按喇嘛教密宗的形象应该是十分凶恶的,可这里的金刚手却头戴宝冠,右手举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一脸孩童的天真稚气,完全打破了密宗仪式。它是唐宋传统风格和藏、蒙民族艺术结合的一件艺术品。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龙泓洞洞口浮雕
        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反映佛教历史题材的浮雕,是由三个时代内容各异的高僧取经故事组成的。第一幅是“白马驮经”故事。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67),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音ROU ZHI)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第二幅是曹魏僧“朱士行取经”的故事。只见朱士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幅是“唐僧取经”。只见唐三藏十分虔诚地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629)从京都长安出发西行,跋山涉水,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达到北天竺摩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这些雕刻结构完美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侣到外国去,外国僧侣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左边为释迦佛立像
       位于龙泓洞口正上方的悬崖上,距地面高约4米,座西朝东。
       这尊立佛高257厘米,中年男相,面相方圆,露微笑状,头部高肉髻,螺发,长耳下垂,双眼微睁,着半披肩袈裟袒右胸臂,腰下系长裙,赤足露趾,端立于仰莲座上,左手舒五指,手举胸前作施无畏印,右手下垂作与愿印,身后有素面的圆形头光。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右边为释迦佛坐像
       位于龙泓洞口北侧悬崖上,这尊坐佛高215厘米,中年男相,头部有高螺髻双重,上额宽广,长耳垂肩,眉间有白毫相,阔肩细腰,着半披肩袈裟,偏袒右胸臂,全跏趺坐式。右脚置左脚上作吉祥坐,左手掌心向上,横放在脐前,右手按在膝盖上作降魔手印,其身后有马蹄形头光与身光。以上造像属藏传佛教造像。 
左边为弥勒坐像
  弥勒佛坐像,弥勒右手屈肘举胸前结礼敬印,左手下垂抚膝。佛像形体浑厚,端庄慈祥中透射出一种博大豪迈的气度,颇具唐风遗韵。弥勒坐像旁是上文介绍过的释迦坐像。正好可做汉式造像(弥勒佛)与藏式造像的对比。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龙泓洞
     入洞看看。此洞因中间端坐一尊观世音像,又叫“观音洞”,洞顶开一小口,可以直接看到天,俗称“通天洞”。旁边是射旭洞,也就是著名的“一线天”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黄文殊
   位于通天洞外的悬崖上,“一线天”三字的左侧,青年女相,头戴五佛冠,宝缯飘扬,上身裸,披帛带,挂璎珞,双手戴钏。身体呈明显的s型扭转,形体健壮,右手高举长剑过头顶,左手当胸持上置梵夹(即贝叶经)的莲花,挥舞的手臂与扭动的胸部强调了一种力量感。
      剑和梵夹是密教文殊菩萨的特殊幖帜,右手持剑,横断上空,象征智慧之剑斩断一切执著和缠缚。延伸到左耳边之花上有代表般若经之经箧,象征所有智慧来自般若经典。此像系藏传佛教的黄文殊造型。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大肚弥勒坐像
       位于龙泓洞外北侧的悬崖上,座西朝东,弥勒坐像高150厘米,中年男相,光头净发,身躯肥胖,通肩袈裟敞开,裸露出便便大腹,右脚上屈左脚盘,倚坐在地上,右手搭在右膝盖上,左手拿着一串念佛珠。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数珠观音
    此尊观音又称数珠手观音、数珠观自在菩萨。因其手持数珠而得名。
     位于龙泓洞顶部的悬崖上,座西朝东。这尊观音立像高263厘米,青年女相,弯眉高挑,细目微睁,唇鼻小巧,面颐丰腴,头戴宝冠,冠的正中饰有小化佛一尊。宝缯飘扬,耳垂珥珰,着双领下垂袈裟,胸饰大片璎珞,衣袖广博,顺势垂泻至小腿处,褶襞流畅洗炼。双手于腹前相叠,左手搭握右手腕,右手拈念珠,双足踩莲台。长裙曳地,赤足露趾,站立在一个高36厘米的仰莲座上。左手斜搭在右手上,右手握着一串长57厘米的念佛珠。身后有素面头光和身光。形象静穆端庄、雍容大度。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无量寿佛(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在汉传佛教中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为同形异名)是飞来峰佛部像的第一大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信仰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到了元代施造无量寿佛,既有“祝延皇帝圣寿万岁”之愿,也有“祈保自身世寿延常”之意,故此无量寿佛的数量占了佛部造像的半数以上。无量寿佛均为双手结禪定印,结珈趺坐,螺发,头顶馒头形高肉髻。藏传佛教的佛陀造像,着贴体右袒袈裟,有的在右肩敷搭袈裟一角,多数造像通体不饰衣纹。佛像高髻,上置宝珠顶严,形状高尖,身后刻素面马蹄形头光与身光。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大肚弥勒
      这尊讨人喜爱的佛像雕刻于公元1000年,这尊宋代杰作已成为飞来峰造像的标志性作品。因他手拿布袋,另一手挂一串佛珠,所以又称“布袋和尚”。弥勒是菩萨,他居于兜率天,对天人说法,同时进行自我修持,等将来降生于人居住的凡俗世界,来继承佛位,是继释迦牟尼成佛后才成佛陀的未来佛,所以我们叫弥勒佛。今天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县契此和尚的形象凿刻的。因为契此和尚肚子奇大,言语无常,终身手拿布袋云游化缘,在奉化岳林寺圆寂时口中念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以为他是弥勒的化身,重降人间救助众生,从那以后就有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了。这尊大肚弥勒像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龛,长9.9米,高3.6米。您瞧!他慈眉善目、安然袒坐,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在两旁十八罗汉的簇拥下,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北方多闻天王
       骑着青狮的雕像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他既有护国护法之任,也兼有财神之责,别名“施财天”,因而有“佛教财神”的称号。这尊多闻天王像是飞来峰元代时期的代表作品。高2米,身披盔甲,脚蹬武靴,手持宝幢,雄赳赳地骑在青狮背上,俨然是古代武士的再现。飞来峰的元代造像,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刻画生动,接近现实;二是带有密宗的风格,但被唐宋风格所同化;三是服饰不同。根据龛内题记推断,极有可能是忽必烈的宠臣杨琏真伽雇工所刻。元代僧官杨琏真伽在任江南释教总统十余年间,欺压百姓,强取民财,盗挖南宋皇陵,后被朝廷追究查办,但元世祖忽必烈将其赦免。他为了感谢元朝朝庭的恩典、祈求自己世寿延长便组织人员在飞来峰刻下大批石雕造像。在多闻天王像的左侧有三尊僧像,居中的和尚头披葛巾,圆脸宽鼻,浓眉细眼的可能就是杨琏真伽像,左右手捧经盒的立像就是他的两个徒弟。
骑象普贤菩萨
       位于冷泉溪南岸,通天洞西侧的悬崖上,龛内圆雕骑象普贤菩萨一尊。
       这尊普贤坐像高188厘米,青年女相,头顶束发,戴化佛宝冠,宝缯下垂,长发披肩,长耳柳眉,双眼微睁,眉间有白毫相。眉目清秀,容相慈悲。对襟衣敞开, 袒露胸脯,右手上举,左手置脐前。左脚盘曲右脚下垂,作半跏趺坐式。仰莲座高32厘米,放置在六牙白象的背上。
        六牙白象高116厘米,长167厘米(六牙的尖端已残缺),四只十分粗壮的象脚,踏在四朵各高17厘米的仰莲上。普贤菩萨的身后有圆形项光和身光。右侧还有缠枝花一枝。

飞来峰的树都是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尤其那盘根错节的千年古藤(油麻藤,生命力很强,开紫红色的花,很多树被油麻藤绞死),树连藤,藤缠树,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相合。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壑雷亭
       这个黛瓦丹拄的亭子称壑雷亭。相传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第十世孙担任临安(今杭州市)知府时所建,取名来自苏东坡的诗句“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宋代时,亭子旁边有一石门闸,平时关闭,用于蓄集旁边的冷泉池水。每到大雨滂沱,冷泉水大涨时,便有人去开闸放水。那时涛声阵阵,奔腾赴壑,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听了真有“壑雷”的感觉。
冷泉亭
       与壑雷亭相邻的便是有名的“冷泉亭”了。冷泉,在唐朝以前,它还没有被人发现。那时,冷泉可能就潜藏在渺渺的深水之中。到了唐朝中期,元藇做杭州刺史时,发现了冷泉,所以建亭于其上。从此,冷泉名胜就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而冷泉亭,也就成了人们最爱驻足倘徉的胜地。
         冷泉亭最初建于冷泉溪流中。那时,在冷泉亭旁边还建有虚白、候仙、观风、见山四个亭子。白居易曾说,东南山水应惟杭州为最,杭州尤以灵隐为佳,而灵隐又以冷泉亭为首。后来冷泉亭被山洪冲毁,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又在岸上重建。一千多年来冷泉亭以“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一直是人们流连聚会、休憩赏景的地方。唐长庆二年(822),白居易来杭任刺史,次年8月,他游览灵隐寺时,写下了《冷泉亭记》。白居易和苏东坡经常在亭上饮宴赋诗处理公务。亭内原有一块“冷泉亭”匾额,唐代白居易先书“冷泉”二字,二百多年后,宋代苏轼又补书了一个“亭”字,二公书法风格不同,朝代不同,而其墨迹能同处一匾,堪称古今一绝。但这块亭匾早在明朝时就已不见了。后来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曾补写了一块。十年动乱中,董其昌所书的亭匾也不知去向。现在所见匾额上“冷泉亭”三字为郭化若将军所书。
       冷泉亭上以前有多副对联。董其昌曾在亭里题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引得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俞樾一家有趣对联,俞樾答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老伴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次女答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暗用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典故。这副对联,就字面来看言辞平淡,但妙含哲理,内藏机锋。此外,亭柱上还有一副王维的楹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
翠微亭
      在飞来峰北坡的山腰上还有一座名为翠微亭的亭子。当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当面责问秦桧:“莫须有”三个字,何以服天下!”后来韩世忠被解除了兵权。此后,他常常戴一字巾,骑着小毛驴,自称清凉居士,浪迹于西湖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这座亭子是他为怀念故人岳飞所建。亭的名字取自岳飞的一首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乘月明归。”翠微亭已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几经兴废,到底还是被保存下来了,这也寄托了后人对岳飞、韩世忠的仰慕和敬意。现在的亭子是1924年重修的。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继续前行到达灵隐寺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由灵隐寺出来,继续前行到达法云古村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再前行到达永福禅寺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由另外的门出来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出口出来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2017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