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旅
行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18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20-09-09 17:43:11)
标签:

龟峰

分类: 2016浙闽赣徽
       南岩景区南岩寺和弋阳卧佛最终因各种原因放弃。 
       以下资料,来源于网上的游记或者视频截图,在此借用,补齐本人未去过的地方或者未看到美景,一方面弥补自己的遗憾,另一方面为他人提供参考。在此对原作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原作者本人不同意,可告知删除。
      南岩景区的南岩寺,始建于晋代,随岩而立,不瓦而栋,不檐而藩,寺内现存造型精美的石龛4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在自然洞穴中开凿的石窟,被誉为“中华第一佛洞”和“南方敦煌”;龟峰卧佛全长416米,肩高68米,“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迄今为止发现世界最大的天然山体卧佛,向人们展示着一幅栩栩如生的“如来涅槃图”。因此,龟峰以其“峦嶂之奇、景观之绝、佛窟之雄、人杰之魂”而享誉海内外。
       南岩寺位于江西弋阳佛陀山景区境内,始建于晋代,寺内现存造型精美的石龛4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在自然洞穴中开凿的石窟,被誉为“中华第一佛洞”和“南方敦煌”;  南岩寺属丹霞地貌,由南岩寺、佛传洞、佛史洞、观音洞等佛窟组成,其三面红岩环绕,七洞相伴,南岩古寺随岩架立,不瓦而栋,不檐而藩,是一处迷人的山水胜地,更是一处文化积淀丰厚的沃土。
       南岩寺由洞寺、放生池、牌坊及石雕群四大部分组成。南岩佛洞三面红岩环绕,七洞错落相伴。寺随岩架立,不瓦而栋,不檐而藩。岩下洞穴宽70米,高30米,进深30米,可置千余人。据中央美术学院金维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教授所考:南岩石窟是一座国内最大的在自然洞窟中扦凿的佛教石窟。洞内现存石龛40座,摩崖石刻10余处,依岩环列成半圆形,龛内雕塑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观音大士、十八罗汉等佛雕以及宅塔等造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艺。
       南岩建寺历史悠久,南岩寺起于晋代,唐太和年间(827-835)僧人神曜重修,并在石壁上始凿石龛;宋嘉定年间(1208-1224)邑人王元长建殿门、堂庑,钟楼及架桥设亭,又续凿石为诸佛像。元至正年间(1341-1368)僧人嗣正再修;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修;明代邑人范有韬赠匾曰:“自然天地”;清康熙五年(1666)僧人园修增修。时俱规模如清弋知县刘临孙在《游南岩记》中所云:“就壁断石,成之如画,悬空空,令人肃肃生悸矣”。道光八年(1828)僧人空凡又重修堂房和厢房,后经民国年间再度重修,香火一直鼎盛,是名扬江南的千年古刹。咸丰三年(1853)僧人空凡重修堂房和厢房。
民国年问也再度维修,香火一直鼎盛,是一座名扬江南的千古名刹。
1951年僧人离寺返俗。
1959年南岩石窟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0年开始此寺为国家物资局五O四处仓库,被辟为军用物资局仓库,为了保护军用物资,防止受潮,蚊虫叮咬,在佛像刷了一层白石灰。
1966年佛像遭受严重破坏,惟释迦牟尼神像保存完好。
1999年,经省文化厅批准,弋阳县人民政府对南岩寺进行整体修复。所幸的是,在修复期间,找回了36尊佛像头,并请民间工艺大师按原貌精心修复,使这座千年名刹得以重新展现昔日的辉煌,于2000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2013年5月,“南岩石龛”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岩寺景区不大,主要就4个石窟:南岩寺、佛史洞、佛传洞、观音洞,南岩寺基本为天然岩洞,洞内也是古迹,其余三洞都明显对高宽深进行了拓展,雕塑也是新的(当然几百年后也一定成为文物了)。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沿着游步道往里走,不久见一石坊,上书“中华第一佛洞”。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路旁有12生肖石像。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不久左边有一条岔路通向观音洞,观音洞洞内的观音雕塑很不错。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返回前行,发现右边又有路标指向佛史洞和佛传洞。
佛史洞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相距不远是佛传洞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最后到达南岩寺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穿过一片林地,可以来到南岩寺前坪。前坪有一个用花岗岩石栏砌成一个水池护栏,栏中曰“放生池”,池前便是著名的南岩寺,石窟多产于西北,是石窟佛教寺庙的载体,江南一带十分罕见。南岩山也称佛陀山,三面红岩环绕,寺庙依着山势建在石窟当中,不瓦而栋,不檐而藩。由洞寺、放生池、牌坊及石雕群四大部分组成。南岩寺洞穴最宽达60多米,高30米,深30米,面积近1800平方米,容纳千人绰绰有余。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虽然残破,但毕竟是千百年前的文物,令人肃然起敬。龛内雕有释迦牟尼、文珠、普贤、观音及十八罗汉等佛雕,依着岩体形成半圆形,倘若跟观音洞中的观音雕像相比,两者相去甚远,在岁月的侵蚀下,褪去了彩色的外衣,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附件2.弋阳卧佛
      弋阳卧佛全称为龙门巨型岩雕卧佛,地处该县龟峰景区内的龙门岩。由著名美术师尼玛泽仁设计。山体自然天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该卧佛全长416米,最高处达68米,眼睛直径8.6米、嘴巴宽为12.3米、头部长50.5米、大脚趾宽为5米、脚趾厚度为1.2米。系利用山势雕琢而成,自然山体展示着令人振撼的释迦牟尼涅盘群图的艺术神韵,为世界最大的佛祖形象。据专家考证,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天然卧佛。因此,龟峰以其“峦嶂之奇、景观之绝、佛窟之雄、人杰之魂”而享誉海内外。
      根据龙门岩山体长400余米,峰高110米,最大石峰落差40米,自然体貌酷似一座卧佛的特点,源引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确定在此雕琢以大佛涅槃为主体的佛雕群。于2002年5月1日动工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致2004年10月13日完工。卧佛整个工程总投资近400万元。
       佛雕群分为上中下三层,在长400多米,佛祖高110余米的山体中,除神态祥和的释迦牟尼卧佛外,在其中部还塑造了佛教僧团的十大弟子形象。卧佛上部同时安插了“天龙八部”诸神,所有雕像无不栩栩如生,却又神态各异。
      佛陀头枕之处,有一天然巨大有石窟,窟高20米,深20多米,宽40米。石窟、内壁,雕有众中菩萨。据史书记载,此为龙门古寺。相传山底岩洞为神禹所凿,因石骨盘绕如巨龙而名龙门岩;明末清初,僧人上熊依穴建寺,为龙门岩寺;乾隆年间,县令何掞更名为“天成寺”,意道“自然天成”。从天生桥孔进入其间,顿然佛国意境,清弋阳邑令王度立匾曰“飞来禹迹”。
       卧佛的精髓在于: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严格来说是一尊体态最长的卧佛,头部长50.5米,嘴宽12.3米。一个足趾就有一人多高,最震撼的是整座山从头到脚都合乎人体比例,在雕凿过程中恰巧有一个自然天成的山洞就在侧卧居人的项颈处,头和身子空出地面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观看卧佛有三条线路:一种坐船到码头从佛足爬山走向佛头;另一种就是从双岩寺爬山上来从佛头沿着山势走向佛足;还有一种就是从码头往卧佛正对面的山林走去,这样可以觅得一处高点拍摄卧佛全身像,前提是相机得有广角镜头,还有就是对面的山头位置也要足够好,天气给力,否者事倍功半。
      2000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十世班禅亲赐画师、尼玛泽仁大师亲来此处观瞻、朝拜。根据大师的意愿,当地投入巨资,耗时两年,将这座天然卧佛进行细部雕饰,造就了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大卧佛。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2016江西弋阳南岩寺攻略

附件3.游龟峰山记.(明)王思任
       过河口,瞥见一方青,谲甚,头脑作怪,此何山也?舟人曰:“弋阳之龟峰也。”心异之。庐游还至贵溪[2],借舆力,同陆务滋必往之。而舆人极蠢极拗,峰在越而燕其辕[3],走田塍沟洫,如战吕布灯团团旋旋[4],走不出十里,子苦督之以峰为的而进,断乎不可,只索听之。尚离峰十里,而螟且雨,又有虎,恚甚。向民家借宿,尽不内[5]。不得已重价构松火,以三鼓至山寺。老僧未寝,神其说曰:“三日前伽蓝畀梦[6],有大贵人到,可作饭相候。”予馁甚,劳甚,利之曰:“我正大贵人也。”果有饭一甑[7],不时而具,盖江右俱早禾蒸熟以备早餐者。应梦大吉,就官舍孰眠[8]。
  次早谒佛后,看所谓三十二峰者,老僧指点此为玉亭峰,此为天柱峰,此为云屏峰,此为紫芝峰,此为圭璧峰,此为双剑峰,此为展旗峰,此为朝帽峰,此为狮子峰,此为鼋鼍峰,此为石仓峰,此为虾蟆峰,此为罗汉峰,此为象牙峰,此为鹰嘴峰,而其中之最高者曰龟峰。数不尽合,亦不尽肖。务滋乡语予:“此秃大似法聪数罗汉者,”予亦依稀颔之而已[10]。
  有洞谽谺[11],入窥其内,凡四转,凉风淅淅,然不可久,而予虚喝一声,则谷中应我者四。陆友尽探之,而予大呼之曰“陆务滋”,则应之“陆务滋”,少顷“陆务滋”,又需之“陆雾滋”[12],又需之“陆务滋”,声渐微而渐远,然字字清越。予题之曰“四声谷”。游竟,出其寺里许,一象把山左,鼻垂垂然,目睨睨然;一虎把山右,则蹲踞似伏气者。此地史堪神佛,只可一游。二十五里至弋,甚速,极悔从贵溪发足也。署弋者为信州端别驾[13],为予刻“四声谷”于其洞。又二十年,予弟万祚长弋,而刻予一绝于其志[14]。
  注释:
  [1]龟峰山:在江西弋阳县南,又名圭峰,有三十二峰。[2]庐:庐山。贵溪:江西贵溪县。[3]“峰在”句:峰在越地而车往燕地走,即“南辕北辙”之意。[4]战吕布灯:即走马灯。旧俗元宵节时,以纸剪为人马之形,粘于纸轮之下四周,轮下有杆,能活动自如。点烛,烛焰驱杆转动,人马随之而转、往来不停,如同《三国演义》中之三英战吕布,故称。[5]内:纳。[6]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译为僧院,此指僧院的守护神。[7]甑(zèng憎):煮饭的瓦器。[8]孰:同“熟”。[9]法聪:《西厢记》中普救寺法本长老的弟子。数罗汉:《西厢记》中张生游普救寺,由法聪引导,唱词中有“数了罗汉”之句。[10]颔之:点头。[11]谽谺(hán xiá含狭):山谷空阔的样子。[12]需:等待。[13]署:任职,指代理县令。信州:江西上饶。别驾:官名,州刺史的佐吏。[14]一绝:一首绝句诗。志:县志。
 
附件4.徐霞客考察龟峰写游记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代江阴人。他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飘泊不定,云游四海,历尽艰辛,观赏并考察了我国无数大山深谷、河水溪流及各类奇特的地形地貌,为后人留下了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他在龟峰先后逗留三日,并写下了记载龟峰三千余言的游记(即《江右游日记》)实属难能可贵。徐霞客于崇祯九年(1636)十月游历途经弋阳。十月十二日这天,从清晨始便降雨不止。徐行船于弋江水上,随一位舒姓者离县城,经护城河钻三星桥后横渡信江,在“溪南”文星塔近旁登岸,一路冒着大雨翻过几座岩石祼露的山包,来到“羊角峤”(即今杨树桥)。问路人,得知“去龟峰尚五里”。这时,徐霞客“遥望一峰,中剖如门。已而门之南,忽岐出片石如圭,即天柱峰也”。待到了眼前,“路复南去,转而东入,先过一堰。堰南汇水曰放生池”。徐在此细细观察了展旗峰。这天,他辗转近旁山林,观尽龟峰雨景。在他笔下,龟峰“竹色林岚,掩映一壑,两崖飞瀑交注”。由于“时雨势弥甚,衣履沾湿”,加之龟峰诸多峰峦均锁于雨雾之中不见“真面目”,徐霞客不得不早早地归龟峰瑞相寺歇息。这时,热心的方丈急忙为他更衣,并将他脱下的湿衣鞋烘干。
        二十一日,“雨气渐收,众峰俱出,惟寺东南绝顶尚有云气”。徐霞客与寺院方丈同进早餐。饭后,徐在方丈指引和陪同下,先观赏了鹰嘴峰、老人峰,继而登上振衣台,在此他观看了观音峰、双剑峰、叠龟峰,后又经一线天至四声谷等处。徐的游记中记述如是:“从南顶而西,最峭削者为龟峰,三石攒立峰头,与双剑并峙。峰下裂隙分南北者为一线天,东西者为摩尼洞。其后即为四声谷;从其侧一呼,则声传宛转凡四,盖以峰东水帘谷石崖回环其上故也。”徐通过细细察看,还精炼而又传神地描述道:“龟峰三剖其下而上并,双剑同本,而两岐其顶。”接着,徐霞客的视角和行踪又“从南顶而东”,观察了城垛峰、围屏峰等后,又兴致勃勃地观察了卓笔峰、棋盘石、朝帽峰、接引峰、画壁峰等诸峰峦。这天,徐霞客为寻找最佳视角观看“饿虎赶羊”,他不畏芒刺荆棘,“余曳杖披棘而入,直抵围屏城垛之下,仰观‘虎搏羊’诸石。”当他看到颇为传神的景观时,兴奋得发出“何酷肖也”之感叹。他情绪激昂,毫无疲惫困顿之态。二十一日这天,徐霞客在方丈的指引下将龟峰景区四围上上下下走了遍,饱览“三十二”之奇异、“八大”之秀美,直到“时日暮”才从绝顶“四里下山”,下山之后已是“昏黑难辨”。二十二日,徐霞客晨起后便研墨挥毫。他为答谢龟峰瑞相寺方丈,为其书写龟峰五言诗等二首,并赠别七言诗一首。早餐后,徐霞客仍由瑞相寺方丈引领,穿过龟峰景区,然后一边抄捷径从西北向别离龟峰,一边沿途又可从另一视角继续观察龟峰诸峰。他在游记中详细载道:“逾振衣台,上至龟峰。下再穿一线天而东,北过四声谷。谷壁一隙东南向,内皆大石累庋,可西北出。”徐霞客是带着满足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结束他龟峰之行的。这时,天气晴朗,他路上迤逦而行,沿途观景,并不时回首观望。这时“水帘洞”的飞泉,在他的笔底为“泉从崖东飘洒下坠,为此中绝胜”。然而笔意犹未尽,后来又写道:“时朔风舞泉,游漾乘空,声影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低徊不能去。”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徐霞客终于在午饭后告别方丈,单独从“崖栈西出”,经“十里排前”,至流口而径直往贵溪县界而去。
        徐霞客在龟峰考察先后三天,天气正好分别为雨、阴(多云)、晴。他为后人留下了游记不仅是我们了解、研究龟峰的开发及变迁的一份宝贵的资料,并且还是一篇描绘龟峰的文学佳作。
附件4.龟峰与圭峰的传说
      传说这里原是东海,龟是东海的繁门大族,只因当年东海龙王与西海龙王大战,很多龟兵龟将战死,后化成石,所以这里的许多山峰形似龟,许多峰也就以龟命名。龟峰就以一有代表性的石肖龟而得名。龟寿命很长,能活千年,是一种吉祥动物,因此龟峰也就成了传说中的一块人杰地灵风水宝地。

      明代大理寺少卿李奎(弋阳人),与友同游龟峰,友笑说以龟命名太俗气,李奎想另改它名,但又怕县人有怨言,责他改了吉祥的山名而会失了宝地的灵气。他仰视三叠龟峰良久,一再细察,从另一角度看,发现“三叠龟”峰又如圭璋。圭璋也是人间宝物,何不就以此物重新命名呢,于是易龟峰为圭峰名,自明正统年间始流传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