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校从教记三5:授课中感悟课本的变化

(2025-09-16 21:34:41)
标签:

教育

这次到校的时间,比较的早。有了时间,就对课本的内容和同步练习册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观看。认真翻看课本,就发现,课本在讲述甲午战争这节课的内容处理上,变化了很多。现在想起来,近代化是从属于现代化的,题目虽然改了,但是,里面的内容还是难以改变的。不知道,是不是习惯的缘故,自己还是觉得近代化的探索之类的表述更加的确切。

在本节课的内容处理上,的确是增加了不少。例如,增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增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如此众多的内容出现在了一课里,真的是增加了教师的上课量。教师在如何处理重难点,和如何处理时间分配上增加了很多的难度。对于我来说,就是在重点问题上,如何让学生尽可能的全部记住,成为了重点。而且,纵观本节课,或者说这本书,它的语言文字描写更加的准确了。例如,对甲午战争根本原因的叙述,比起之前,更加的简洁。对于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更加的准确了。商埠和通商口岸居然还是有区别的,原来,商埠是广义的商业贸易城市统称,包含自主开放和被迫开放两种类型;通商口岸特指近代中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港口,具有殖民侵略属性。这样的描述是更加有准确性的。同时,对于马关条约的影响,课本也是做了大幅度的阐述。和原先的课本表述完全不同,内容增加了不少。虽然更加的具体,更加的详细了,但是,我却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现在用的是初中生的课本,不是高中生,或者大学生用的课本。简要的说一下即可,不用非得把意义,影响,说的非常的透彻。无形之中是让学生在背诵记忆的时候,增加了背诵的内容。

自己在本学期的上课中,和原先的上课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上提问学生的次数,明显增加了不少。原先的事后,提问学生大约在10人次左右,现在基本是翻了一倍,达到了二十人次。有的时候,甚至是全班通学生交了个遍。回答的内容呢,非常的简单,就是读课本和背诵。非常简单的读课文环节,也让我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就是很多的学生,读课本都读的不准确,要么是字读的不准确,要么是少字,漏字的。能够准确无误的把一段文字读下来,居然是在少数。这反映出,这一级的学生水平,是在是不敢恭维。

今天的上课还是按部就班的,思考了一下,上节课基本上没有可以回答的问题。就直接进入了新课环节。不过,自己还是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甲午战争的开始发生地点是在朝鲜呢?透过课本上的文字,你能够读懂什么呢?增加的材料内容,更加的有趣。在一边是中日战争,一边是慈溪太后过生日的对比情况下。该如何抉择呢?当时清朝官员的选择,就证明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内容,例如,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还是抽出时间来,让学生集中精力背诵的。遗憾的地方在于,自己对课件还是不够熟悉,办公室的电脑上,没有希沃软件,让我对课件的情况生涩了不少。好歹挤出了点时间,把同步练习册上的题目处理完了。

然而,总有遗憾之处,就是背诵的时间太少,照顾全体的次数太少。看来,在如何重难点取舍方面,自己还要认真思考的。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