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焦作行记(四)小寨沟,茱萸峰深探
(2025-05-05 19:15:10)
标签:
教育 |
来到的这个小寨沟,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泉瀑峡,名字的来历,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寨沟的广场上,被开发出来了很多游玩的项目,像划船,射箭,彩妆,小火车,攀岩等等项目。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这些根本吸引不了我的兴趣。自己感兴趣的是更加本质,内在的东西。
倒是在猕猴谷的左侧山上的一个活动吸引了我,这是一部分人在练习攀岩呢!攀岩这个项目,我从电视上看到过,现实中算是第一次见识这些人的实力。这里的山势陡峭,这段山崖,几乎呈九十度的直角形。攀岩的人肯定是先自己做好了防护措施,然后,沿着一个垂直的铁梯子,往上攀爬。怕了大约十米之后,就顺着一条绳子,往山上爬去。他们几乎是贴着山,身体紧紧的靠在山壁上,往上挪动。到了一个横面之后,所有的人几乎不感动弹了,站在山上的一块窄窄的地方,安静的等待着。或是等待一下周围的人,也或是稍微的休息一下。我看到,他们这些人到了半山腰后,然后,沿着一个栈道走到对面去,才算是完成了这次的攀岩任务。在山脚下看着攀岩的人,心里禁不住十分的佩服他们。这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只有有力气加上有勇气的人,才能完成这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进入小寨沟,也有一个门口检票的,检票的方式和大门进来的情景一样。我们非常顺利的进入了景区里面,跟着前面的人流,一边欣赏,一边迤逦前行。
我们来的这个时节,雨水不多。河里的流水稀少,在中原地区,降水不像南方,降雨量大,北方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但是,这座山里的怪石,峭壁,岩层,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够对地质学有了解的话,肯定会有非常好的了解。如,羽状交错层理,这是形成于寒武纪时加上海水冲刷形成的;泥质条带灰岩,形成时间相同;崩塌岩块堆积体;紫红色页岩,也是形成于寒武纪,先是海水冲刷,后气候炎热形成的。这些形色各异的岩石,说明了云台山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真的是名不虚传。
跟着前行的人流,此行的终点,是一个名叫云台天瀑的地方。我们一看到这条瀑布的时候,不禁惊讶了一下。只见一条瀑布从三十多米的高空落下,一开始的时候,水流还能汇聚在一块。随着水流的下降,被风吹的变成了小雾。这些雾水散落在附近的石壁上,再缓缓降落在地下。见此情景,恰如李白诗下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人诚不欺人也!这一幕,人在画中游,宛如仙境,让人觉得处于虚无缥缈之间,真乃胜境也!一众游客见此景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为自己的此行留下精彩的瞬间。
在这个地方,我们停留了二十多分钟的光景,就开始下山了。由于劳累,我们乘坐的是景区内的电车,仅仅是过了五分钟的光景,就再次回到了小寨沟的广场。再次盘旋之后,就决定乘坐景区里的公交车往下走。先是想去红石峡,结果,是由于人太多了限行。不得已,辗转公交车,想去茱萸峰看看。
周转两次之后,才到茱萸峰的脚下。这里也是一个小型的广场,在次停留片刻后,为了节省时间,就打算步行上山,上去之后,再乘坐索道下来。计划的是很好的,可是,在登山一段距离之后,就觉得自己的双腿不能承受如此高的台阶,就主动要求退了回来,在山脚下的开阔地带浏览一番。没想到,这里也发现了两位历史名人的塑像。一个是王维,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峰的来历,就是来源于此啊!另一位名人是孙思邈,这是一位大医学家,生前多次来云台山采药,留下了不少的足迹遍布山山水水之间。想想亦是如此,此地的山势俊秀,绮丽,定能够出产各类名贵的药材。
登了一段时间,家人也都觉得台阶太陡峭,不再往上走了。大家都开始觉得有点疲惫,就乘坐景区里的公交车下山去。这才发现,景区内的公交车,真的是接连不断。一辆接着一辆,有往上走的,也有往下走的。看来,在夜晚游玩,也是云台山的一大特色啊!可是,我们没空在此次逗留,快步的往山下走去。
对于自己的体力,不禁感叹:
壮哉峭壁惹人羡,
激起胜心想登览。
无奈不如年少郎,
望山扶首徒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