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游记3

(2024-08-14 20:44:59)
标签:

教育

到了青岛市里,停车就成了难题,因为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太多了。暑假期间,带孩子来这里的游客更加的多。到了海边附近,栈桥跟前的时候,道路的上方,直接悬挂了禁止停车的告示。好在自己看到了XX停车场的牌子,还有多少个车位,瞬间有了信心。于是,慢慢的驱车,开始去找停车场。对于我这个外地人来说,找停车场,居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从海边一直转到城里面,就是没找到。跟着导航走,结果,还是没找到,这就是一个外地人的缺憾啊。即使你经过了这个停车场,你也不一定能够发现啊。不得已,只能找路边的拉客人,他们正挥舞着手里的牌子,说着能够停车呢。我们像是遇到了救星,赶紧的打招呼。于是,打招呼的人,顺利的坐上了我们的车,就开到了海岸边的不远处,在一条比较窄的路上。居然,就找了个地方,停下了车。

此时,我们才发现,这个地方,是那些专属于卖船票的人的,他们用路锥已经把入口堵住了。只有他们自己的人开车进来,才能拿开路锥。不得不感叹,为了招呼买卖,他们动的心思可真大,但又无可厚非,在竞争中获取一杯羹,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于是,在附近,我们赶紧的交上了上船观光游览的钱。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等待的间隙,往北走了几步,居然发下一个小小的公园,面积不大,绿树成荫。还有一个雕像矗立在公园边上,走进一看,居然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这实在是让我没想到,居然在青岛遇见了老舍先生,不知道先生和青岛有什么样的渊源。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老舍先生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期间任职。本想仔细的看看石碑上刻的是什么文字,可是,时间太紧迫了。赶紧的拍了张照片,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发现路边的楼房也很特别,好像你那岁很久的样子。围着看了看,发现,这里居然是原先的德国建筑群。要知道,在就中国时期,德国占据了中国的山东地区很长的时间,他们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青岛,发现,青岛是个十分优良的海港,便打算再次久居。建造的楼房十分的坚固,甚至,连下水道也修建的十分坚固。看着眼前的建筑,丝毫看不出有危楼的痕迹。虽然尽在海边,经历了上百年的海风的侵蚀,仍然屹立,不得不让人称赞。

等了一会儿,发现陆陆续续的游客来到这里,看来,都是苦于找不到停车位,才找的他们。又过了一会儿,来了一辆并不在崭新的大巴车,满载着在路边焦急等待的人们,缓缓的向前驶去。

交通的问题,大概是全国性的一个样。青岛也是拥堵,也是有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是有开车的司机想插队。结果,由于自己的插队,堵住了整条路上的车,一辆车也过不去了。顿时,招来了一车人的一片指责声。好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海岸边。

这是我们这些身居内陆的人,如此近距离的观看海。巨大的游船,远处庞大的邮轮,无不给我们剧烈的新鲜感。或许是太大的缘故,各式的轮船行驶的速度都很慢。往岸边望去,海水轻轻的拍打着海岸,发出清脆的拍击声。今天的风不大,天气也是炎热。印象中,海边的温度应该比内陆低不少,可是,觉得这个海岸边的温度一点也不低啊,在岸边等船的时候,不一会儿,汗水就从脸上,背上渗出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岛游记2
后一篇:青岛游记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