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研究——《不懂就要问》评课

(2020-06-28 21:25:22)

陈钢:本课教学中,陆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感悟主人公“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如课的开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交流平时遇到问题是是怎么做的?从而巧妙地揭示本课所学内容:不懂就要问。然后读题质疑:谁“不懂就要问”?哪儿不懂?要问谁?这样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会被激发,为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为什么要描写同学们的表现?”让学生把孙中山和其他同学从语言上、动作上进行对比,懂得这样写是为了反衬出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勇气。

张玉萍:扣“问”的过程,比较人物言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是通过孙中山礼貌请问--先生厉声反问--孙中山从容答问--先生欣然解问--同学提出疑问--孙中山笑着答问的过程表现的。因此在教学时,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孙中山、先生、同学三者对“问”的态度的比较,抓好描绘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词的理解,体会孙中山勇于提问题,不懂就问的好品质。

冯美芬:语文课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本课教学中,陆老师有针对性地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待人要有礼貌,勤学好问。在总结全文时,陆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懂得“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受到了教育。

李琴:教学过程中,陆老师采用直观演示、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如让学生观察图画,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引到了孙中山在私垫读书的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状态,乐于学习和接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做一做“摇头晃脑”“拿着”等动作表演,让学生入情入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