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红楼梦》中的建筑美学。

(2019-02-16 11:03:20)
标签:

陈焱

红楼梦

建筑

美学

1822  陈焱

根据图片阅读论文更高效哟。


根据图片阅读论文更高效哟。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大观园是寄托了作者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女儿之境,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女儿国,太虚幻境的凡世化身,天地间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凝结了小说的女儿尊贵、青春叛逆、正邪两赋、诗意生活、理想新世界、青春儿女真情及情之悲剧等思想旨意。

1.中式建筑的分类。

中式建筑有两部分。一部分反映儒家文化的体质,讲求规矩对称,他通常一进去分易开间,两开间,五开间向两边扩张,重复第一进第二进第三进……。大家都听过偏房和正房这个名称,他不仅指建筑位置也指古代一夫多妻制度大太太和小太太住的地方。一个人所住的位置都和他在伦理里的地位有关。举个例子。当你走进一个建筑群时你会非常容易知道主人住在哪里客人住在哪里。又如《西厢记》里的西厢,通常厢房都是客房。所以他都是有一个定位的,每个人进到一个空间里以后那个定位都完全帮助你准备好了。在儒家文化里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每个人的定位是不可以乱的。这个规矩便体现在儒家建筑里。它的好处是使建筑规矩,工整,有秩序但有一个坏处就是非常无趣。所有的东西都是直线对称平衡。然后就出现了另一部分老庄道家建筑——园林。

与儒家建筑不同在园林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曲线不规则幽深。从图文中可以看出前方的荣国府宁国府都是方正规则的而后方的大观园则是蜿蜒曲折的。大观园就是利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展现出不同规则的建筑。一个是世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矩,一个是人天性的解放。


 

2.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我想很多人都去过苏州,而苏州最有名的就是他明清时代的园林艺术。像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当时苏州文风正盛,所以出了很多做大官的读书人而这些人在辞官和政治失意回乡时经营了一片园林,所以叫做拙政园。拙政即为不谈政治忘记政治。

所以今天大部分园林的风格都接近于山水亲近于自然。而山水和自然能使人忘却人间秩序得到个人的解放。大观园亦是作者为摆脱礼教束缚放飞天性的臆想之地。《红楼梦》第17回讲的不仅仅是元妃省亲之事更是游园之事。游园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如明朝《牡丹亭》中最重要的一个戏曲《游园惊梦》。这个故事讲的是16岁的少女杜丽娘在父亲的逼迫下读十三经从小受礼教的束缚,一日于游园中入梦邂逅爱慕之男子,梦醒既见百花齐放之景,满院春色烂漫忽悲叹此生之须臾觉青春之不复。所以游园这个戏象征的是将人从礼教的束缚中解救出来。游园即为探寻人性的本源象征的即为情动。所以你会发现在戏曲小说里发生情感的地方都在园林之中。

园林从建筑史上看是一个设计而从人文角度看却是中国儒家文化里的救赎。


 


3.山水之情。

用心理学来讲我们可以将图片中的那条笔直大路通向的正殿比作儒家礼教的现实世界。其周遭的园林就是一个人潜意识里的世界。而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常谈到弗洛伊德的浅意识,人在现实中做人往往是很辛苦很累的部分而在休闲当中解放的那部分就是你潜意识的自我。为什么说山水能解放自我呢?

例如在小说第十七回中贾宝玉的爸爸贾政,贾政是一个朝廷高官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官场,他每一天都有应酬每一天都应对着人来人往的虚伪的官场“朋友”。在现实生活中他每天都是疲劳的而在这一回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山水之中的他似乎也被解救了出来。这就是潜意识里的世界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贾宝玉亦是如此,第十六回中宝玉失去了自己的一个朋友秦钟。他受了很大的打击,于是贾母就让他到大观园里游玩。为此我们不难看出小说戏曲中园林是一个可以治病的地方。人在现实中受苦受伤的时候会在园林中得到一种治愈。园林即为山水,山水即为文人墨客疗养之地。

山水之情正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同的地方。外国人在现实中失意后会求助于宗教,以此来慰藉自己。而中国多求助于山水。苏东坡每次政治失意都会走向山水,走到西湖便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虽仕途失意但由此美景得失亦相宜。这是苏东坡的山水哲学。山水艺术正是把文人向往的山水搬到园林当中来治愈自己。所以我国的山水画才会如此秀美我国的山水诗才会如此发达我国古代的建筑美学才会如此璀璨。


 

4.大观园的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贾政一行人进入大观园后什么都看不到,只能看到一带青帐一带假山。所以贾政第一个赞叹的便是“好山,好山。”这与我国园林的布局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为什么园林中最先看到的是假山呢?这就是中国古典的审美态度。那就是幽。

原文:

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宝玉为大观园所做的第一个题词便是“曲径通幽处。”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到不可知的地方叫做曲径通幽。含蓄内敛便是中国审美中一种特殊的情景。例如古琴中的名曲《幽兰》,他的曲风就是若有若无十分含蓄的,这就是幽兰美的所在。她的美与西方交响乐中排山倒海而来的征服美是不同的。又如西方的插花总是去掉枝叶留下一团一团的花朵,呈现出花团锦簇的样子。而日本和中国古代的插花则是线条式的一条一条简单淡雅。而这就是幽。幽永远是不容易发现不炫耀的,幽是含蓄的遮掩的美。

《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设计就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园林建筑美学。这也是《红楼梦》真正伟大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