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2019-01-30 11:48:27)
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海门市浦瑞幼儿园  樊青
一.研究目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者均认识到:任何课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课程资源基础上的,缺少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就难以形成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案,进而影响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的重要保障和基本条件之一,教学中课程的实施水平如何,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程度和水平高低。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乡土文化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课程资源,同时还可以优化目前幼儿园教育中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对于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效果,促进幼儿园课程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与新课改中对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了用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
 2、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幼儿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充分说明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这使得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化发展成为了趋势。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结合幼儿园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建设乡土文化课程,以校本课程或地方性、区域性特色课程为载体,构建幼儿园课程特色课程资源,将《纲要》中有关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精神和理念落到实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落实《纲要》精神的体现。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其对课程资源开发了用的专业素养。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从整体上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方面,却还是存在较大的短板,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顺应新课改精神有效开展教学,进行课程资源考法利用的瓶颈之一。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实施,为幼儿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和平台。通过开发乡土文化课程和实施乡土文化资源教学,幼儿教师在课程资源利用、教学技能提升、以及教学理念革新等方面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郭丽以回族社区幼儿园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她在该研究提出回族社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回族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课程资源知识,但认识模糊;幼儿园对现代化城市和主流文化和本民族特有的课程资源利用率很低;幼儿园没有与家长、宗教人士建立有序的合作关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等。而回族社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可以采用主题网络活动的方式,要体现多元多样多角度的特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可以分为调查与评估课程资源、回族幼儿需求评估、设计课程开发方案、方案的实施与评价几个方面。
李炙檬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幼儿园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学历达标但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这为开发与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造成了先天的困难;而且幼儿园教学经验的缺乏,也为选择课程资源的内容造成了一定阻碍;无论是幼儿园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课程资源都缺乏正确清楚的认识。为实现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尤其是乡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他提出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农村幼儿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合理建构和优化课程资源的结构、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作用等四方面的解决策略。
此外,彭爱莲提出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杨玉红从环境教育着手进行了兰州市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彭芝兰则对湘西自治
州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收集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外研究成果主要有:如1984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颁布的《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中就对密切家园关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在日本,1986年的教育审议会就指出了幼稚园、家庭和社区三者结合的重要性。1992年新西兰制定的《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儿童、教师、家庭、邻里、社区、社会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幼儿教育课程只有支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家庭和社区这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才能使儿童世界的某一方面与其它方面相匹配,实现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此外,美国的“自我概念课程”和“协商课程”,加拿大的“儿童周"活动,德国的“婴儿读书计划"、“家长助手方案”以及“家庭互助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社区参与方案”和“开放课程”,日本的“儿童玩具医院”,新加坡的“玩具图书馆”和“流动故事站”,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等。它们都强调各方面课程资源、尤其是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对收集到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研读,我们发现,在现有研究中,国外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有比国内更加深入的分析阐述,可以为国内同类研究,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而国内研究方面,虽然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较多涉及,但是研究主要进行的是经验之谈和方法的微观阐述,就如何构建乡土文化课程缺少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策略研究。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以发挥的空间。
(三)价值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针对目前国内研究中对于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的阐述和方法的微观分析的研究现状。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宏观的具有较高普遍性的探讨,为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一)概念界定
1、乡土文化
本课题的研究中,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乡土文化这一本课题研究涉及到的概念界定为:某一区域内反映群众文化心理的内容,它是为当地人们所熟知的,并且是积极向上和健康的;从其外延来看,乡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对教育教学和课程有用的社会经济、自然、以及科技人文等方面的资源。
2、课程建设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建设,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部门颁布的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文件精神指导下,结合幼儿园所在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利用其中有利的资源对现有课程加以重构和创新,构建与自身实际条件相结合的校本或地方课程的实践过程。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促进幼儿园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的发展。
2、丰富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
3、丰富幼儿园课程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4、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二)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阐述。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相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对课题研究涉及到的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一是对课题研究涉及的“乡土文化”、“课程建设”进行概念界定,准确界定课题研究的内涵;二是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角度对本课题研究的课程建设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现状调查。在这一部分,课题研究小组利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案例分析、课堂观察等实践调查研究方法,对目前幼儿园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着重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幼儿园在乡土文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对乡土文化课程建设重视不够;幼儿园教师对乡土文化的内容认识存在片面性;地方教育部门对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重视不够;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本身缺少校本课程建设的专业素养;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渠道封闭、狭窄;缺乏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教研、监督和评价制度。
第三部分,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在这一部分的研究中,课题小组结合实践调查的结果和文献研读的结论,提出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有效对策。具体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和管理者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意识和专业素养;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构建乡土文化资源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多渠道开展乡土文化资源收集和挖掘工作,营造开放性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渠道;加强理论培训,提高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加强对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经费支持,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三)创新之处
一是选题创新。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对乡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内涵和种类的划分;二是具体化的某一类教学活动中如何应用某些乡土教学资源的方法总结和归纳。缺少从宏观层面,就如何实施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进行普遍性实施路径探索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选题正是基于这一研究缺陷进行选题研究,在选题上,相对于同类研究具有一定创新之处。
二是该观点创新。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以主题教学的形式实施幼儿教育,因此结合地域特色选择主题的变化,并以主题为背景,开展相应的乡土文化活动研究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和可推广性。通过乡土文化课程的实施,了解家长的文化,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以及爱国之情
四.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园所有教学班级的幼儿园幼儿和教师,对我园如何开发乡土文化课程并实施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拟采取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思路进行。具体思路为:文献查阅(奠定理论基础)→实践调查(摸清现状、发现问题)→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案例验证(升华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读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前言动态,确定课题研究的选题和努力方向,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教师和学生问卷对幼儿园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3、访谈法
对幼儿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直接了解当前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对研究不同阶段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有效的方法。
5、课堂观察法
走进课堂教学一线,对乡土文化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直接的观察和分析。
  五、研究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3月
在查阅文献和课题小组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的选题和目标,制定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并根据研究需要和成员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实施课题研究的初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9年4月~12月
开展实践调查、汇总调查资料形成调查报告,根据报告分析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的建议,并进行教学验证,研究对策,形成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论。
第三阶段2020年3月
  梳理各种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以论文、示范课、调查报告、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申请研究结题答辩。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实施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019年12月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材及作品(一)
电子影像
  2019年12月
乡土文化课程活动开展的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活动设计
2019年12月
    乡土文化课程活动展示
活动展示
  2019年12月
 
 
 
最终成果(限3项)
乡土文化活动活动课程
作品集
2020年3月
撰写乡土文化相关论文
论文发表
2020年3月
幼儿乡土文化活动实践研究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2020年3月
七.保障措施
(一)研究成员
课题研究中,为确保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建立了专业素质高、分工合理的课题研究小组,为课题研究的成功 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课题研究小组中。有小学高级教学2人)、小学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3人,所有教师皆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对幼儿园教育有着较高的专业知识,且从事多年幼儿园教学工作,教学经验十分丰富,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的获得:在研究中,我们通过中国知网、以及所在城市的大学图书馆获取了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电子期刊论文、专著、以及硕博士论文,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料来源保障。
2.研究经费的筹措:在我园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研究极为重视长期在教育经费中拨付专门的教养经费,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3.研究时间的保证:2018年12月19日~2020年3月19日
4.研究制度的保证:研究小组每周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研究期间定期进行教学科研交流活动,及时学习先进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