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指光和物及空间,最能打动我的素描作品,那就是印象派的素描作品。
尤其喜欢莫奈的作品。
他在描绘自然空间的过程中,把光运用到了极致。
在这里,关于素描中光感的形成,也就是怎样把素描的光感塑造出来?
这对于我们有着一定素描造型基础的人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
我可以简单的举例说明一下:
刚开始,选择室内的环境,在固定光源的作用下,画单色的物体。
刚开始这个训练阶段,一般以白色的物体为主,可以选择石膏像作为绘画的对像。
首先我们清晰地知道,素描的训练是训练我们的思维。
通过手的训练,那只是一个途径。
眼睛观察是最好的媒介。
第一步,我们要分出物体在光源作用下的受光和背光两个区域。
并用一顺的笔触,将背光的区域的阴影,也就是暗面的部分,给它画出来。
这个阶段要非常的统一。
要减少对形体的勾勒。
最多在勾勒形体的时候,有一些粗略的线条就可以了。
必须线条很淡。
刚开始训练期间,如果形体线条勾勒太重,会破坏我们对光感的塑造。
所以对“形”做到心中有数,用手去控制,做到80%的准确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我们在画面中已经分出了亮暗面。
接下来我们从暗面里找到中黑的部分。
包括明暗交界线的附近,以及投影的部分,都属于这个区域。
然后,我们从亮面找到浅灰的部分。
包括环境,要做到完全统一,线条一顺。
这个时候,画面中出现了4个颜色层次,也就是:白,浅灰,浅黑和中黑。
这个阶段,中灰统一在浅灰里头。
包括背景的中灰,在这个时候也是浅灰。
我们再接着从中黑的区域里找深黑。
这个区域包括投影和物体之间的夹缝,以及明暗交界线最深的部分等等。
而亮面的画法,是从中灰的色层里找到深灰。
深灰的颜色在物体上,也是靠近明暗交界线的附近。
包括背景离光源远的部分。
我们要多加观察和比较。
这个时候从亮面到暗面分出了7个色层,亮面出现了白,浅灰,中灰、深灰,而背光面出现了浅黑,中黑,深黑。
然后将这7个色层认真地比对,分出它颜色的顺序,以及每个颜色之间的明暗距离,并且保持画面的干净。
这个时候只要你做到7块颜色,色序和色距离非常的准确。
素描所要求的光感,自然就产生了。
如果让光感加强的话。我们可以在每一块颜色区域中寻找更微妙的变化。
尤其是对亮面的色层分类。
分得越细,光感就越强。
把浅灰分出2~3个色层,再把中灰分出2~3个色层,包括深灰也可以。
暗面的色层可以分得少一点,以加强暗面的透气性。
这个时候光感就极强了。
通过这样的方法训练。你的思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对光和物自然形成的空间就有了把握。
按照我的经验,
一般有个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建立起来这种思维秩序。
然后我们把这种秩序,隐藏在素描对形体的塑造里。
那样,你画的素描既结实,又厚重,会显得非常的完整。
我是倪华,这里将持续不断地为您输出优质原创内容,让更多热爱艺术的人在这个平台上获得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更好的提升绘画技能和对艺术的鉴赏力。
欢迎您的关注!微博号(同博客号):倪华太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