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的大小三等钱背铸龙飞凤舞图样的“咸丰通宝”大钱皆为外郭较宽、穿郭较细、穿孔较小的样式,通体都不加铸阴刻纹饰。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图形相同,但宽外郭上加铸阴刻纹饰的“咸丰通宝”大钱。是为第五等级的祭祀大钱,钱体硕大,直径达196.0毫米。外郭宽阔,方形穿郭,中间开圆孔。这种形制的钱币俗称金口未开,过去许多泉友都误认为是手工雕刻的雕母。我们接触到历代皇家大钱多了,不难看出这种钱币与失蜡法铸币只有穿孔形状的差别,工艺特征并无区别。所以其亦为失蜡法铸币无疑。穿孔之所以形成差别,只是为了与其他成品钱币相区别、表明这是一枚前期样钱而已。前期样钱也有多种,但都与正式铸造的成品钱币有差别。比如试铸样钱可能是翻砂法铸币,不同阶段的上呈样钱又有银质、铜鎏金等材质的区别。而这种圆穿大钱大概已是投产之前的定型样钱,只要将钱模中间的圆孔改成方孔即可正式铸造了。这枚钱币面文“咸丰通宝”四字亦为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的几枚大钱一体同风皆为秀丽生动、凝练遒劲的字体。钱背围绕穿孔亦铸凸起的龙飞凤舞图形,表明其也是为册封皇后而铸造的祭告天地祖宗的铸币。所不同者,这枚钱币面背外郭上加铸了对龙戏珠阴刻纹饰。这种纹样在前面介绍的“顺治通宝”、“道光通宝”等镇库大钱上都曾使用过。上下两组纹饰皆为两条昂首挺胸飞舞盘旋的巨龙扑向火焰缭绕的宝珠。龙头犄角倒竖,龙目圆瞠,龙口大张,龙须飞扬极具动感。龙身幻化作屈曲盘旋的植物藤蔓状,孳生的枝叶恰似挥舞腾挪的四肢脚爪,硕大的火焰状龙尾向后随风飘逸。在狭窄的钱币外郭上,以最简笔触,刻画出最为生动传神的单龙戏珠形象,可谓匠心独运。巨龙现身乃祥瑞之兆,预示着腾飞、太平、吉祥、幸运等美好前景。龙更代表了皇帝的形象,是皇权的象征。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对龙戏珠纹大钱,直径196.0毫米,穿宽18.5毫米,外郭宽33.3毫米,厚9.5毫米,重2008.7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狭穿大钱,直径69.8毫米,穿宽9.2毫米,外郭宽9.4毫米,厚8.6毫米,重218.5克

李忠宝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狭穿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16.0毫米,厚8.8毫米,重552.5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狭穿大钱,直径141.0毫米,穿宽22.0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8.3毫米,重834.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