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历时三十年(1821年—1850年)。旻宁乃清仁宗嘉庆帝第二子,嘉庆四年(1799年)被密建为皇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病逝,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即位后颇思励精图治,振衰除弊。改漕粮河运为海运,节约了开支;实行票盐制,使两淮盐政“弊肃风清”。解除对部分矿藏开采的封禁,还利于天下。整顿吏治,扼制奢靡之风。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平定回疆张格尔叛乱。从即位初就不断谕令对外严禁鸦片输入,对内禁止种植、贩卖和吸食鸦片。他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批准《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成为清代颁布的最严厉、周密的禁烟令。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时清王朝大江南北也不断燃起反清起义之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去世于圆明园慎德堂。道光年间铸有楷书对读的“道光通宝”行用钱,钱背满文纪局,多为小平钱。
目前所见道光年间所遗皇家大钱不多,仅见一种祭祀大钱和数种镇库大钱。祭祀大钱为直径96.3毫米的第二等级“道光通宝”大钱,外郭较宽、穿郭较细、穿孔较大。面文“道光通宝”四字对读,书法为宋楷字体,笔画匀称,端庄刚健。钱背围绕穿孔铸凸起的龙飞凤舞图形,应为册封皇后时祭告天地祖宗的钱币。该钱通体都不加铸阴刻纹饰。这种形制的背龙飞凤舞图形的祭祀大钱嘉庆年间就已经出现,道光年间沿袭了先朝遗制。
所见道光年间镇库大钱均沿袭了前朝外郭特别宽阔、穿郭纤细、穿孔狭小的样式。面文“道光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为笔画匀称、端庄刚健的字体;背文“大清镇库”四字亦为楷书对读,仍为有清以来镇库大钱的雄浑遒劲字体。龙纹是清朝镇库大钱的主要外郭纹饰,除炫耀皇权外,大概也迷信叱咤风云的巨龙真的对邪魅有震慑作用。一种第二等级的镇库大钱外郭铸上下两组对龙戏珠阴刻纹饰,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唐朝“乾封泉宝”祭祀大钱。亦见大小两等镇库大钱外郭均铸四龙抢珠阴刻纹饰,小者为最小等级的镇库大钱,直径72.0毫米,大者为第四等级的镇库大钱,直径达146.2毫米。两钱虽然大小悬殊,应为同期铸制的系列镇库大钱,中间所缺第二、第三两等大钱也应存在。四龙抢珠纹样曾出于清“天命通宝”镇库大钱,应为清朝首创。还有一种直径达146.0毫米的第四等级镇库大钱外郭上铸十二生肖阴刻纹饰,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辽“会同通宝”祭祀大钱,入清以来历朝多有沿用。十二地支配属生肖,象征着天道运行周而复始、自然界万事万物生生不息,主要是取其子孙繁衍千秋万代帝业永续传承的美好寓意。另见一种最小等级的外郭上铸蝠桃钱莲阴刻纹饰的镇库大钱,也包含了福、寿、财和子孙繁盛、传承不断等多重寓意。这枚钱币面背均残留有涂抹过泥金的痕迹。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道光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大钱,直径96.3毫米,穿宽17.3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8.6毫米,重418.0克
笔者集藏的“道光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蝠桃钱莲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0.4毫米,外郭宽14.3毫米,厚5.6毫米,重157.8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道光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对龙戏珠纹大钱,直径96.3毫米,穿宽12.4毫米,外郭宽18.5mm毫米,厚8.6毫米,重420.8克
李忠宝泉友集藏的“道光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四龙抢珠纹大钱,直径72.0毫米,厚6.0毫米,重157.85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道光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四龙抢珠纹大钱,直径146.2毫米,穿宽21.2毫米,厚10.0毫米,重1096.1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道光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146.0毫米,穿宽21.2毫米,厚9.0毫米,重1002.4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