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南明、梦想复兴——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期间铸币01
“大明通宝”背上“帅”外郭蝙蝠寿桃纹大钱
“大明通宝”是明朝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绍兴被奉为监国时铸币。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袭封鲁王。一个月后清兵入关,朱以海逃亡台州(今浙江临海)避难。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陷南京,即位仅一年的弘光帝朱由崧出逃被俘。张国维等迎朱以海到绍兴,七月十八日正式拥立其为监国。但朱以海不知稍早前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由此引发了绍兴和福州两地的南明政权互相倾轧。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清军渡钱塘江攻打鲁王政权,张国维兵败身死,朱以海出逃流亡海上,后依郑成功居金门病死。朱以海所铸“大明通宝”为楷书对读的小平钱,有钱背纪户、工、帅等文字的钱币。清初黄宗羲《行朝录•鲁王纪年》中有“崇祯十七年,王回越,铸大明通宝钱”的记载,但所说崇祯十七年是整个事件的笼统时间,并非铸币时间。清《三余氏五番实录》所载“鲁王名以海,避难台州,乙酉六月立,十二月铸大明通宝”比较翔实,铸币时间当在隆武元年(1645年)十二月。
与行用钱相对应,目前亦见几种“大明通宝”祭祀大钱。下面是一种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2.2毫米。寛缘细郭、穿孔较大。面文“大明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端庄刻板。钱背穿上铸一楷书“帅”字。国家危亡之际,将“帅”字铸于钱背,则体现了对抗清将帅的倚重。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六组蝙蝠寿桃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辽铸“壮国元宝”祭祀大钱。每组纹饰由一只振翅奋飞的蝙蝠和一枚寿桃组成,蝙蝠为不对称图形,俯冲飞向穿孔方向。外郭上蝙蝠寿桃交替出现接连不断,显而易见,寓意天降大福大寿,福寿双全无尽无休。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明通宝”背穿上“帅”外郭蝙蝠寿桃纹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17.3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5.5毫米,重133.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