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铸币09
“万历年造”背月孕星及北斗七星外郭牺牲献祭纹大钱
前面虽然介绍了多种“万历通宝”祭祀大钱,但万历年号历时48年之久,目前所见祭祀大钱还远远谈不上完整。除此之外,万历年间还铸有大小不等的多种“万历年造”行用钱,钱背纪值分别铸一钱、二钱、五钱、八钱、九钱等字样。与之相对应,目前亦见一种“万历年造”祭祀大钱。是为第二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96.0毫米。寛缘细郭、穿孔较小。面文“万历年造”四字楷书对读,书法雄浑遒劲、美轮美奂。钱背在穿上铸仰月孕星阳文标记,穿下更加铸了北斗七星图样。这种钱背样式乃是明太祖朝最早铸“大中通宝”时就已创制的祖制,后朝多有遵循沿用。这枚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十五组牺牲献祭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辽朝所铸“统和元宝”祭祀大钱。每组纹样皆为卷草纹衬托的动物头首形态。图形虽以简约的线条刻画,但形神毕至,双耳下垂,口、眼、鼻皆有体现,似猪首又似牛羊首。两耳侧上方的两条卷草纹有如犄角,头首下方饰以多种相互勾连的卷草纹。纹样整体为对称图形,疏密有致、含蓄华丽。古代祭祀时须用牛、羊、豕(猪)作为祭品,称为“三牲”,亦称“太牢”。纹样并不刻意表现是三牲中的哪种动物,而是表现出对牺牲祭品的总体印象。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万历年造”背穿上月孕星穿下北斗七星外郭牺牲献祭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5.0毫米,外郭宽20.0毫米,厚9.0毫米,重402.0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穿上骏马图外郭四飞蝙蝠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5毫米,重137.94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穿上骏马图外郭菊花茂叶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1.8米,外郭宽12.1厚5.5毫米,重137.4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穿上月孕星外郭太平花纹大钱,直径71.6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6毫米,重135.8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右北斗七星面郭回环藤蔓纹背郭漫天洪福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0.9毫米,厚5.7毫米,重134.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右北斗七星外郭纷飞蝙蝠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3毫米,外郭11.0毫米,厚5.8毫米,重138.7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龙凤朝阳图外郭双勾变形回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0.6毫米,外郭宽12.6毫米,厚5.6毫米,重152.6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龙凤朝阳图外郭太平花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5.0毫米,厚9.0毫米,重439.32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万历通宝”背飞龙抢珠图外郭太平花纹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0.5毫米,厚5.3毫米,重131.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