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铸币04
“永乐通宝”背“文”及嘉禾外郭花蔓化福纹大钱
下面是一种第二等级的“永乐通宝”祭祀大钱,直径96.2毫米。寛缘细郭、狭穿形制。面文“永乐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一体同风皆为遒劲刚健的字体。钱背穿上以楷体书一“文”字,从穿下向穿孔两侧分铸两支对称的嘉禾谷穗。钱背文字纹样集中体现了明成祖朱棣的治国理念:以文治国、发展农桑。朱棣登基称帝后,为确保大明疆土完整和安全,曾五次征伐蒙古、平定安南,可谓南征北战武功卓著。但他去世后却被上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文皇帝”的谥号与明成祖的政绩是相称的。明成祖即位后,即命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文献大成》。在此基础上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永乐五年(1407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接续了由于元朝统治所造成的汉族文化断层。永乐三年(1405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派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促进了大明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海内归心、万国来朝的大好局面。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期“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明成祖将“文”字和嘉禾谷穗铸于祭祀大钱上,就是要把以文治国和鼓励农桑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下去。这种钱背样式也被明朝后世君主遵奉沿用。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五组花蔓化福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唐朝“建中通宝”祭祀大钱。每组纹饰皆为经过艺术加工的蝙蝠形花卉图案。两种图形虽然形态不同,但都是中轴对称图形。一种似繁缛的花瓣构成的花朵,周围有绿叶衬托;一种如交缠的藤蔓,其中亦见如意纹等吉祥纹样。外郭上十只形态不同的蝙蝠交替出现,当寓天降多福之意,花卉藤蔓又有繁荣兴旺子孙繁盛永续传承之寓意。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永乐通宝”背上“文”及嘉禾纹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96.2毫米,穿宽15.0毫米,外郭宽15.9毫米,厚8.7毫米,重437.4克

沧阳贵友泉友集藏的“永乐通宝”背穿上“定”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5.0毫米,重138.8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永乐通宝”背龙凤朝阳外郭双凤炫宝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3.0毫米,外郭宽12.0毫米,厚6.0毫米,重155.3克

岳强泉友集藏的“永乐通宝”背飞龙抢珠外郭菊花茂叶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6.0毫米,厚9.0毫米,重432.46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