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铸币05
“洪武通宝”背左右“广百”面背郭异纹大钱
前面介绍了“洪武通宝”背“济”和背“北平”两种纪地祭祀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纪“广”的“洪武通宝”大钱。是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1.9毫米。寛缘细郭、穿孔较小。面文“洪武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一体同风皆为一家手笔,但前面介绍诸钱书风皆趋向刚健刻板,而这枚钱币书风较比凝练生动,穿下“武”字中间一横左侧较长。钱背以相同楷书字体于穿左铸一“广”字、又于穿右铸一“百”字。“广”字表示是为明廷于洪武二年四月设置广东行省时所铸祭祀大钱。“百”字为虚值,表示这是与纪值行用钱相对应的祭祀大钱,但不可能与行用钱的具体折当数字相对应。这枚钱币还有特殊之处是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并不相同。钱面外郭上所铸为漫天洪福纹,这种纹样曾见于辽“开丹圣宝”祭祀大钱。外郭上十五只蝙蝠展翅齐飞,比翼冲向内穿方向。蝙蝠形体硕大、双目圆睁、两耳竖立、憨态可掬,皆作侧翼翩翩飞翔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蝙蝠一直被看做是福运的象征。众多蝙蝠周而复始遮天蔽日连续不断,寓意众福云集、洪福漫天、福从天降。钱背外郭所铸为十组孳生藤蔓纹,这种纹样尚属首见。一条主干藤蔓蜿蜒延伸,顶端枝丫相对回环舒展,中间新芽萌生含苞欲绽。藤蔓两侧一对新枝互生,顶端也做枝丫相对回环、中间新芽勃发状。外郭上十组藤蔓首尾衔接回环往复连续不断,展现出一派枝繁叶茂、生机蓬勃、新枝茁长、幼芽频发的场景。连绵延伸、不断孳长的植物藤蔓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满未来的向往和期盼,历来也被看做是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象征。将其铸于皇家祭祀大钱上,更蕴含了子孙繁盛、帝业千秋万代永续传承的美好寓意。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左“广”右“百”面郭漫天洪福纹背郭孳生藤蔓纹大钱,直径71.9毫米,穿宽11.4毫米,外郭宽12.3毫米,厚5.8毫米,重143.6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北平”下七星外郭凌空凤鸟纹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3.3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8.8毫米,重420.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穿上“济”外郭繁华聚福纹大钱,直径73.2毫米,穿宽9.4毫米,外郭宽12.8毫米,厚5.7毫米,重142.0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中缘细郭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9.0毫米,厚9.0毫米,重424.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5.5毫米,重147.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