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铸币01
“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纹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年号,历时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击败各路农民起义军、控制江南全境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其皇孙朱允炆即位,次年改元“建文”。由于必须避明太祖朱元璋姓名中的“元”字讳,明朝钱币不使用“元宝”钱文,一律用“通宝”为钱文。洪武年间所铸“洪武通宝”为楷书对读钱币,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五等,分光背、钱背纪值和钱背记地几种形式。钱背纪地钱和“大中通宝”一样也有鄂、浙、京、济、桂、北平、广、豫、福等九种背文。《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二十二年诏更定钱式:生铜一斤,铸小钱百六十,折二钱半之,当三至当十,准是为差。”所以钱背纪重钱应为洪武二十二年后奉诏铸制,也有背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和一两五等。
与上述行用钱相对应,目前亦见多种“洪武通宝”祭祀大钱。下面是一种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2.8毫米。寛缘细郭、狭穿形制。面文“洪武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端庄严整、刚健秀丽。钱背围绕穿孔铸凸起的阳文飞龙抢珠纹样,龙头从穿孔右侧跃出穿上,龙目圆瞠、龙口大张扑向前方宝珠,龙身从穿下绕过,四肢挥舞腾挪,龙尾甩到穿孔左上方。纹样表现出巨龙勇往直前、志在必得的坚强意志和宏伟气魄。应为朱元璋专门为大明朝开国、自己初登皇位而设计,因而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所以纹样也被后朝因循使用,成为明朝祭祀大钱的特有钱背样式之一。这枚钱币面背外郭上皆铸九组葫芦花叶阴刻纹饰,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十国南唐所铸“大唐通宝”祭祀大钱。每组纹饰皆由缠绕的葫芦藤蔓、绽放的葫芦花朵、舒展的葫芦叶片和硕大的葫芦果实组成。葫芦是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河姆渡文化曾发现七千年前的葫芦及种子。上古神话中将人类始祖盘古、伏羲、女娲皆看作是葫芦的化身。认为葫芦是诞生始祖的母体,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由于葫芦藤蔓绵延,硕果累累,结子众多,它历来又被视为家族兴旺、子孙繁盛的象征。葫芦还是许多少数民族崇拜的图腾。由于“葫芦”与“福禄”谐音,民间又将其看做幸福和富贵的象征。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直径72.8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5.5毫米,重147.0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洪武通宝”背飞龙抢珠外郭葫芦花叶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6.0毫米,重147.71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