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元顺帝妥懽帖睦尔铸“至元通宝”大钱
元顺帝再次使用至元年号所铸“至元通宝”祭祀大钱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元文宗病逝,临终前对谋害兄长明宗和世瓎夺取皇位的行径深为愧悔,遗诏立明宗之子以自赎。皇后卜答失里奉遗诏拥立和世瓎年仅7岁的次子懿瞵质班登上了皇位,是为元宁宗,继续使用“至顺”年号。然而,宁宗在位仅53天又于当年十一月去世。卜答失里在内定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为后续继承人以后,于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再奉和世瓎13岁的长子妥懽帖睦尔登上了帝位。妥懽帖睦尔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庙号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予以“顺帝”的尊号。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即位后改元元统,历时三年(1333—1335年)。目前尚未见到元统年号祭祀大钱,或许是由于顺帝年少,伯颜和燕帖木儿等人把持朝政,并未举行祭祀活动。元统三年(1335年)十一月,元顺帝以“祖述世祖”名义再次启用“至元”年号。目前已见多种后至元年间所铸“至元通宝”祭祀大钱。所谓“祖述世祖”,就是要效法元世祖忽必烈的所作所为,发扬光大元世祖的丰功伟绩。元世祖忽必烈是大元朝的缔造者,在位期间剿灭了南宋政权,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元顺帝是忽必烈的五世孙,即位后也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所以将“祖述世祖”作为治国方略,希望再次像他的先辈一样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祖述世祖”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落实到具体事项,包括遵循世祖的治国理念、实施世祖的基本国策、再现世祖朝的礼仪规制等等。从祭祀大钱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祖述世祖”的影像。不但再次使用了世祖朝祭祀大钱的“至元通宝”钱文,而且多次使用了世祖朝祭祀大钱上曾经使用过的七龙戏珠外郭纹饰。这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又一次向天地祖宗表达了七龙戏珠纹样所蕴含的奋发进取、震撼腾飞的雄心壮志。元统三年(1335年)十一月改元“至元”之时,正是元廷粉碎了燕帖木儿家族密谋的政变之后。十六岁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盼望着掌握实权,有所作为。但现实仍然是严峻的,继燕帖木儿兴起的权臣伯颜被封为秦王,以右丞相的身份一手遮天专擅朝政,“势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顺帝的“祖述世祖”也只能停留在形式上,不会有什么实质成效。祭祀大钱是历史最好的物证。
为与前至元铸币相区别,顺帝朝“至元通宝”祭祀大钱采用了菱形穿孔的样式,两朝祭祀大钱面文风格笔法也迥然不同。顺帝朝“至元通宝”祭祀大钱目前只见钱背铸阳文星月标记一类,皆为祭祀天地的大钱。钱背有穿上斜月穿下星、穿上仰月穿下空心日、穿上仰月穿下星、穿上仰月孕星等几种标记。多为寛缘细郭外郭上加铸阴刻纹饰的形式,其中一种外郭上的茂盛菊花纹样前所未见。另见一种窄缘细郭通体不铸阴刻花纹的大钱,亦为历朝都有铸制的祭祀大钱特殊样式。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下星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直径72.3毫米,厚5.6毫米,重146.8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仰月下空心日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直径72.3毫米,穿宽12.7毫米,外郭宽11.6毫米,厚5.1毫米,重104.2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仰月下星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6.5毫米,外郭宽15.0毫米,厚8.5毫米,重378.96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仰月下星外郭山峰如意云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8.0毫米,厚8.5毫米,重393.16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仰月下星外郭茂盛菊花纹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6.4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9.0毫米,重404.0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仰月孕星窄缘细郭菱穿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25.0毫米,厚9.0毫米,重487.05克
元世祖朝所铸两种“至元通宝”祭祀大钱:
团长泉友集藏的“至元通宝”背上月下日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前至元铸币),直径72.0毫米,穿宽12.8毫米,厚5.0毫米,重125.52克
笔者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前至元铸币),直径96.1毫米,穿宽17.1毫米,外郭宽15.0毫米,厚8.4毫米,重388.5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