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元世祖忽必烈铸“大元国宝”大钱
“大元国宝”祭祀大钱集锦
“大元国宝”过去只见直径45毫米左右的大钱,面文篆书对读,钱背有铸云龙拱日纹和穿孔上下铸篆书“至元”两种样式。钱谱将“大元国宝”钱归为元武宗海山至大年间铸币,是由于《元史》记载至大三年曾铸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钱。笔者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牵强附会。“大元国宝”是国号钱,元朝任何年号期间铸制国号钱都合情合理,不能因为钱文中有“大元”二字,就非得将其与八思巴文的“大元通宝”凑在一起。从钱币面背字纹内容和所展现出的震撼气势看,笔者认为这种钱币应是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时铸制的纪念币。详情可参见拙文《汉字“大元国宝”钱和“大元通宝”钱都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铸币》。一系列“大元国宝”祭祀大钱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笔者的推断。
和行用钱一样,“大元国宝”祭祀大钱面文亦为篆书对读,书法雄浑豪壮。从钱背阳文、阴文两种纹饰可分为祭祀天地和祭祀祖宗两个系列。祭祀天地的大钱又有细缘细郭和寛缘细郭两种样式,钱背地张均铸阳文云龙拱日图饰。穿上一轮红日普照四方,周遭瑞霭蒸腾祥云缭绕。穿孔左下右三侧为一条张牙舞爪屈曲盘旋的巨龙。硕大的龙首出现在穿孔左上方,龙首上眼窝画法抽象夸张,双目圆瞠直视前方的红日,龙口大张,但由于受到外郭的限制,头上双角却画得很小。龙身呈飞舞升腾之势,四肢挥舞腾挪,左后肢尤显长大,龙脚皆为五爪。整个画面场面宏大、声威震撼、气势磅礴,表现出一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态势。日纹、龙纹都是皇权的象征,将这些纹样组合起来,不但宣示了皇权的神圣威严不可侵犯,也彰显出大元帝国睥睨万邦、傲视群雄的信心和勇气。细缘细郭大钱又分钱文正书和钱文传形反书两大系列,应分铸于前后两个时间段。笔者认为铸制传形钱的意义就在于体现一个“变”字。忽必烈确定大元为国号看似简单,却包含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内容,是一系列社会变革的总结。这包括了蒙古民族的崛起;包括了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国家并致南宋苟延残喘的一系列南征北战;也包括了蒙元即将建立的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就是宣示在这片国土上所有旧政权、旧制度都已经不复存在,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才是忽必烈铸制“大元国宝”传形钱的真谛。祭祀天地的寛缘细郭大钱目前只见外郭铸二龙抢珠阴刻纹饰的直径396毫米大钱一种,钱体硕大无朋,给人以雄浑震撼之感。祭祀祖宗的大钱目前只见两种,均为寛缘细郭形制,外郭均铸阴刻纹饰,一种钱背铸对蝠四桃阴刻纹饰,另一种是光背钱。
面对这些气势磅礴的大钱,说它们是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时的铸币,应该不难理解了吧?
“大元国宝”篆书背云龙拱日纹大钱,铜鎏金材质,直径70.6毫米,穿宽20.4毫米,外郭宽2.1毫米,厚5.8毫米,重123.8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背云龙拱日纹大钱,直径96.0毫米,厚9.0毫米,穿宽28.0厘米,重367.3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背云龙拱日纹大钱,直径96.0毫米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背云龙拱日纹大钱,直径92.0毫米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背云龙拱日纹大钱,直径142.0毫米
whuty94016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背云龙拱日纹大钱,直径195毫米,
厚9.75毫米,重159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传形背云龙拱日纹大钱,青铜质,直径70.0毫米,穿宽20.0毫米,外缘宽2.7毫米,厚8.5毫米,重190.1克
团长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传形背云龙拱日纹大钱,直径147.0毫米,穿宽40.0毫米,厚8.8毫米,重760.2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篆书传形背云龙拱日纹大钱,直径193毫米,厚10.2毫米,重1594.5克
whuty94016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面郭十二生肖纹背郭互生回纹光背大钱,直径71.8毫米,重107.8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暗八仙纹大钱,直径145.0毫米,穿宽30.8毫米,厚6.4毫米,重602.0克
李疆泉友集藏的“大元国宝”背云龙拱日纹外郭二龙抢珠纹大钱,直径396毫米,重800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