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

(2022-03-31 06:33:07)
标签:

收藏

失蜡法铸币

祭祀大钱

至元通宝

八思巴文钱币

分类: 元朝钱币

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元世祖忽必烈铸“至元通宝”大钱01


“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大汗蒙哥的弟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忽必烈受命总理汉族地区军政事务。1259年蒙哥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1260年忽必烈在汉人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建元中统。不久,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此后,双方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中统五年(1264年)七月,阿里不哥势衰投降。忽必烈地位稳固,遂于八月下诏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至元年号历时31年(1264年—1294年),忽必烈也因此被誉为“至元大帝”。忽必烈尊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至元年间,八思巴奉诏创制蒙古文字并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全国,称“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文”。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为了显示国家的盛大,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至元年间铸有汉字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至元通宝”钱,还铸有一种汉字“至元七年”纪年钱。与行用钱相对应,均有见祭祀大钱。但后世元顺帝曾再次使用“至元”年号,何为前“至元”铸币,何为后“至元”铸币,也存在如何分辨的问题。    
    下面先介绍一种第二等级的汉字“至元通宝”祭祀大钱。该钱直径96.1毫米,寛缘细郭、中穿形制。面文为“至元通宝”四个对读的书汉字书法端庄刚健。钱背穿上铸凸起的斜向仰月纹,是为元朝祭祀大钱的独特标记。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七龙戏珠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北宋“绍圣元宝”祭祀大钱,前文介绍的“中统元宝”祭祀大钱也曾使用。每组纹饰皆为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扑向前方的宝珠,龙身呈反S形,龙口大张,长长的龙角背向身后,龙爪腾挪有力,威猛之势毕现。但龙口与宝珠之间还隔有一菱形物体,不知何意。外郭上七龙奔腾,首尾相接连续不断,蕴含天降祥瑞、不断进取、事业腾飞之寓意。巨龙又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
    笔者集藏的“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直径96.1毫米,穿宽17.1毫米,外郭宽15.0毫米,厚8.4毫米,重388.5克

“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

“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
“至元通宝”小平钱,直径23.4毫米,重2.67克

“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
八思巴文“至元通宝”折三钱,直径29.6毫米,重10.31克

“至元通宝”背穿上斜月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
“至元七年”小平钱,直径23.2毫米,重3.88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