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元世祖忽必烈铸“中统元宝”大钱04
“中统元宝”楷书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夔龙万字纹大钱
前面介绍的几种“中统元宝”钱背都加铸了阳文标记,是祭祀天地的祭祀大钱。下面再介绍几种钱背加铸阴刻纹饰的专门用于祭祀祖宗的第二等级祭祀大钱。其直径都在94毫米左右,寛缘细郭,穿孔较大。从铸工和锈色包浆看,这几枚钱币都是用翻砂法铸制的青铜材质大钱,其中一枚经过鎏金处理。面文“中统元宝”四字同为楷书对读,但三枚钱币书写细节有差异,如鎏金钱币“寳”字“王”旁下面一提斜度更大,“尔”字右侧无钩;两枚青铜大钱钱文结构和笔画粗细也有较大差别。说明这些钱币并非同批次铸币。几枚钱币钱背都加铸了元朝特有的对蝠四桃阴刻纹饰。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七组夔龙万字纹,这种纹样曾见于辽铸皇陵祭奠大钱。每组纹饰皆由一条变形夔龙和一个万字组成。夔龙是中华传统纹样,源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流传到后世多有变化。钱币上的夔龙笔触虽然简略,却十分形象生动。龙口大张,龙须飘然,双目圆睁,脑后有角,龙身化作卷曲的藤蔓,飞舞盘旋。夔龙既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也是飞黄腾达的祥瑞之兆,藤蔓化的夔龙更是子孙繁衍传承不断的象征。万字为“卍”形符号,是佛教中的吉祥标志。武则天时将其定为“万”音,意译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万字是吉祥、美好、幸运、平安的象征。三种钱币中铜鎏金者应为铸币前期形成的上呈样钱,青铜钱币有可能是前期样钱,也有可能是封王一级宗室成员祭祖所用祭祀大钱。
宝中宝泉友集藏的“中统元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夔龙万字纹大钱,直径93毫米,厚8.5毫米,重353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中统元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夔龙万字纹大钱,直径94毫米
缤绫图文泉友集藏的“中统元宝”背对蝠四桃纹外郭夔龙万字纹大钱,直径94毫米,穿宽18.1毫米,厚10毫米,重474克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中统元宝”背四星外郭栀子花纹大钱,直径113.9毫米,穿宽18.1毫米,外郭宽17.4毫米,厚8.6毫米,重526.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中统元宝”背四星外郭七龙戏珠纹大钱,直径72.6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7毫米,重138.3克
笔者集藏的“中统元宝”背穿上斜月下星外郭出水菱荷纹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12.3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5毫米,重141.8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