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一统江山——大蒙古国时期所铸“大朝金合”大钱07
“大朝金合”背四星外郭八龙腾飞纹大钱
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阳文标记不同的“大朝金合”祭祀大钱。是为第三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115.0毫米。寛缘细郭、穿孔较小。面文“大朝金合”四字亦为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诸钱一体同风,但字形较大。从几种“大朝金合”大钱的钱文书法看,书法功力与宋朝、金朝祭祀大钱相比可谓相形见绌。祭祀大钱的钱文都是一钱一书的,但之前朝代的祭祀大钱若不将钱文剪裁下来比较真是难分伯仲,可见一笔一划皆有成法。可是从“大朝金合”大钱即可见元朝祭祀大钱的钱文书法并不十分精妙,凭钱币之间比较,即可很容易地分辨出每次书写的差异性。能有资格书写祭祀大钱钱文的人不多,常常是非皇帝莫属。所以许多元代祭祀大钱的钱文可能都是蒙古人写汉字,重身份不重字体,差强人意也便罢了。这枚钱币钱背在穿孔四周加铸了四个星纹标记。钱币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八龙腾飞纹,这种纹样较早曾见于唐史思明僭伪政权所铸“得一元宝”祭祀大钱。巨龙昂首挺胸四足腾挪作奔腾飞翔状,头上龙口大张,长长的龙角背于脑后向上弯曲,龙身起伏体态健硕,拖曳的龙尾向上卷起。八条巨龙首尾相接连续不断,腾空驾云遨游于广阔天空。龙是中华民族久远的图腾,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绘画中的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古人常常把自然界中风云水雾的变化、其他动物的出现误判为真龙现身。认为龙的出现是祥瑞之兆。封建皇帝更把龙作为皇权的象征,皇家使用的器物上多刻画龙的纹样。
团长泉友集藏的“大朝金合”背四星外郭八龙腾飞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18.0毫米,厚8.8毫米,重535.8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朝金合”背上月下空心星外郭菊牡丹莲花纹大钱,直径96.1毫米,穿宽16.2毫米,外郭宽15.7毫米,厚9.6毫米,重397.5克
唐琳泉友集藏的“大朝金合”背上月下星外郭蝙蝠穿云纹大钱,直径96.42毫米,穿宽16.68毫米,外郭宽15.42毫米,厚8.63毫米,重388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大朝金合”背上月下星外郭出水菱荷纹大钱,直径72毫米,穿宽13.0毫米,外郭宽10.0毫米,厚5.0毫米,重143.8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朝金合”背穿上仰月外郭莲花枝蔓纹大钱,直径72.3毫米,穿宽12.5毫米,外郭宽11.7毫米,厚5.3毫米,重126.29克
东北军泉泉友集藏的“大朝金合”背对蝠四桃纹外郭缠枝海棠花纹大钱,直径113.5毫米,穿宽20.0毫米,厚8.6毫米,重530.4克

笔者集藏的“大朝金合”背对蝠四桃纹外郭蝙蝠送财纹大钱,直径96.4毫米,穿宽17.2毫米,外郭宽14.9毫米,厚7.9毫米,重360.4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