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辽覆宋、拓土称雄——金世宗完颜雍铸“大定通宝”大钱
“大定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历时二十九年(1161年—1189年)。大定年间金与宋签署了《隆兴和议》,开启了四十余年的和平局面,金朝经济得到了发展。为了解决流通领域出现的钱荒问题。大定十八年在代州(今山西省代县境)增设了“阜通监”,大定二十七年又在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增设了利通监加铸钱币,使年铸钱额达到了十四万余贯。大定年间是金朝铸币最多的时期,不但铸币规模大、数量多,版别也较为复杂。与行用钱相对应,目前所见“大定通宝”祭祀大钱数量也比较多,版式也较为多样。
与小平行用钱一样,目前所见近二十种“大定通宝”祭祀大钱,面文书法一体同风皆为为饶具瘦金书风骨的字体,端庄严整、隽秀洒脱,在金朝钱币中可称翘楚。按钱背样式划分,“大定通宝”祭祀大钱也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为钱背加铸阳文标记的钱币,一为钱背加铸阴刻纹饰的或光背钱。钱背加铸阳文标记的钱币有背穿上仰月、背对月对星、背四月、背四巨月、背四月孕四星、背穿上“申”、背上月下“申”、背上星下“酉”等样式。加铸仰月纹阳文标记的钱币,也有在钱面地张加铸阴刻四蝙蝠纹、并在钱背穿孔两侧和穿下各铸一阴刻寿桃纹样的。这种阳文标记和阴刻纹饰混用的钱背形式,其他朝代少见。钱背纪“申”和纪“酉”的祭祀大钱,应为以地支纪年钱,分别代表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和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铸币。“申”、“酉”两字分置穿上穿下,可能是为了区分阜通监和利通监铸币。详情可参见拙文《浅析
“大定通宝”背“申”钱和背“酉”钱》。两种光背祭祀大钱中有一种外郭特殊宽阔的大钱形制比较特殊,钱面外郭上所铸为龙云幻化纹,而钱背外郭上所铸为回纹。还有两种钱背铸阴刻纹饰的祭祀大钱:一种钱背铸十二章中的山龙火黼四种纹章。另一种钱背铸组合纹样,是将前朝已有的蝠桃菊钱纹、坐佛金钱纹等纹样组合起来,成为金朝的特定纹样。这种组合纹样在前面的“皇统元宝”、“正隆元宝”祭祀大钱上也都曾经使用过,共同特点是都在钱面地张上加铸了对蝠钱桃阴刻纹饰。这枚大钱外郭上的牡丹花叶纹也是取材于交替牡丹花纹和菊叶簇花纹形成的组合纹样。历朝钱背铸阴刻纹饰或光背祭祀大钱钱面文字都会使用特殊字体,而这几种钱背的“大定通宝”面文与背铸阳文标记的大钱没有明显区别。青铜质、银质和铜鎏金材质钱币皆为用翻砂法铸制的钱币,是正式用失蜡法铸制鍮石祭祀大钱前期形成的样币。
笔者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仰月纹外郭连续波涛纹大钱,直径96.3毫米
天佑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仰月外郭幻化云龙纹大钱,直径72.0毫米
天马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仰月外郭幻化云龙纹大钱,银质,直径94.4毫米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仰月外郭缠枝太平花纹大钱,直径114.0毫米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对月对星外郭幻化云龙纹大钱,直径72毫米
李翔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四月外郭木芙蓉花纹大钱,直径96.0毫米
爱上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四巨月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96.4毫米
天马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六朵祥云纹大钱,直径71.8毫米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穿上“申”外郭六朵祥云纹大钱,直径72.3毫米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上月下“申”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72.4毫米
爱上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上月下“申”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96.3毫米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上月下“申”外郭二龙抢珠纹大钱,直径71.9毫米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上星下“酉”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96.3毫米
爱上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外郭繁盛芍药花纹光背大钱,直径72.5毫米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面郭龙云幻化纹背郭回纹光背大钱,直径72 毫米
吴江范甦新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山龙火黼纹外郭江崖海浪纹大钱,青铜质,直径71.5毫米
殷古斋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山龙火黼纹外郭江崖海浪纹大钱,铜鎏金材质,直径68毫米
团长泉友集藏的“大定通宝”背组合阴刻纹饰外郭牡丹花叶纹大钱,直径396毫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