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乱十国、祭坛频设——南唐铸“唐国通宝”大钱
南唐铸“唐国通宝”祭祀大钱集锦
“唐国通宝”钱为元宗李璟即位改元保大时(943年)始铸。行用钱多为对读小平钱,有篆、隶、楷三种书体的钱币。由于“唐国通宝”是国号钱,铸行不受年号时间局限,所以三种书体的钱币铸制时间很可能有先后之分。楷、篆两种“唐国通宝”钱应该铸制在先,其中楷书钱大小不一,其中存在许多减重钱,可能铸行时间最长。隶书钱与陆游《南唐书》所说的铸行“永通泉货”钱之后又铸的“唐国通宝”钱较为相符。因为这种钱币比较规整,直径较大,也比较稀少,符合当二钱、流通时间短暂的实际情况。目前所见楷、篆两体的
“唐国通宝”是十国祭祀大钱中遗留数量最多的钱币,而隶书“唐国通宝”只见一种,与行用钱铸期长短都是吻合的。楷、篆两体“唐国通宝”祭祀大钱都存在两种不同书法风格的钱文,分成两个书法系列的钱币。书法风格端庄严整的,楷书钱币有背四巨星、四朵祥云、穿上仰月孕星三种阳文标记和蝠桃桔钱阴刻纹饰等钱背样式;篆书钱币有背穿上仰月、穿上仰月孕星、穿上祥云三种阳文标记和蝠桃桔钱阴刻纹饰等钱背样式。书法风格凝练遒劲的,楷、篆两种钱币都只见一种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钱背都铸四龙抢珠阴刻纹饰,面背外郭都铸云龙幻化纹阴刻纹饰,可谓名副其实的对钱。而且两种钱币都有见多种用翻砂法铸制的青铜和银质前期样钱。隶书大钱钱背铸阳文四朵祥云标记,但纹样更为简捷,与楷书大钱上的四朵祥云纹有所不同,可见并非铸于同期。钱币外郭上的太极云图和暗八仙纹样都与道教有关,证明南唐继承了大唐衣钵继续尊崇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