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大唐、盛世辉煌——唐初高昌国铸“高昌吉利”钱
“高昌吉利”钱系高昌国铸币,为国号加吉语钱。方孔圆钱形制,大小厚薄不等,大者直径在27毫米左右,钱体厚重,制作精良。钱文隶书旋读,有光背和背穿四角加铸扇形纹两种。过去这种钱币所见甚少,可谓古钱珍品。
高昌国是汉族在西域建立的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眷往车师前部屯田驻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高昌壁。东汉、魏晋沿袭其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此后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和麴氏高昌政权轮替,麴氏享国最久。麴嘉王时高昌势力扩展到焉耆国。隋大业五年(609年)高昌曾遣使朝贡,并出兵助隋攻打高句丽。唐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麴文泰曾亲赴长安朝觐,唐太宗赐其妻宇文氏姓李,封为长乐公主。但后来麴文泰背弃唐朝与西突厥结盟,西域国家向唐朝朝贡路经高昌还受到了阻挠和抢掠。更有甚者,高昌还进攻唐的属国伊吾,攻占另一属国焉耆三城。于是唐太宗派遣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率兵证讨。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高昌国前后历时180年,“高昌吉利”究为何时铸币呢?对此过去众说纷纭。建国前钱币收藏家郑家相先生曾评论道:“此钱近日所见四五品,皆厚重大如折三,文作隶书,与天兴七年金钱相类,有北魏风味,当是麴氏所铸。”
但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先生却认为“高昌吉利”是唐末回鹘占据高昌以后铸币。1973年考古发掘吐鲁番阿斯塔纳519号墓曾出土一枚“高昌吉利”钱,该墓有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墓志铭,可证“高昌吉利”钱铸制年代不会晚于麴氏高昌时期。但麴氏高昌跨越南北朝、隋、唐历时也达140年之久,“高昌吉利”钱究为何时所铸还是难以定夺。目前认为该币铸于隋唐时期在泉界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抑隋抑唐仍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证据。近年历代祭祀大钱和镇库大钱的出现,终于解开了“高昌吉利”铸期之谜。
受众多泉友委托,笔者研究和解说历代祭祀和镇库大钱,涉及到的唐代大钱已达110多种。其中“高昌吉利”大钱也有12种。为什么将“高昌吉利”大钱也划入唐朝钱币的范畴之内?这有以下两点依据:
第一,“高昌吉利”祭祀大钱使用了唐朝特有的钱背样式。目前所见,以方孔圆钱形式出现的用失蜡法铸制的鍮石材质祭祀大钱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已见“大夏真兴”、“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四柱五铢”、“太货六铢”、“永通万国”等品种,星、月纹等钱背标记已经出现在这些祭祀大钱上。但钱背铸祥云纹标记只有一例出现在十六国夏所铸“大夏真兴”祭祀大钱上,为围绕穿孔铸四朵祥云纹标记。而穿上铸一朵祥云纹标记在南北朝时期祭祀大钱上却一无所见。但是唐朝的祭祀大钱却多次出现了钱背穿上铸一朵祥云纹标记,常常还会在穿孔两侧加铸两只对飞的阴刻蝙蝠纹、在穿下铸一对阴刻寿桃纹。这是唐朝祭祀大钱所特有的钱背样式。可是在目前所见的“高昌吉利”祭祀大钱上,我们也见到了与唐朝祭祀大钱钱背上一模一样的祥云纹标记和对蝠下桃阴刻纹饰。这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高昌国作为大唐属国之时,才会按大唐规制和样式设计制造祭祀大钱。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开元通宝”背穿上祥云外郭缠枝迎春花纹大钱,直径72.6毫米
团长泉友集藏的“乾封泉宝”钱背穿上祥云标记穿孔两侧阴刻蝙蝠纹穿下阴刻双桃纹外郭对称卷草纹大钱,直径147毫米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乾元重宝”钱背穿上祥云标记穿孔两侧阴刻蝙蝠纹穿下阴刻双桃纹外郭对舞云龙纹大钱,直径72.4毫米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高昌吉利”钱背穿上祥云标记穿孔两侧阴刻蝙蝠纹穿下阴刻双桃纹外郭蝙蝠寿桃纹大钱,直径72毫米
第二,“高昌吉利”镇库大钱钱背明确加铸了“大唐镇库”字样,从另一角度证明了“高昌吉利”钱铸于高昌为大唐属国之时。这枚镇库大钱上的“大唐镇库”四字与唐初所铸“开元通宝”背“大唐镇库”大钱不但背文相同,书法也亦步亦趋同出一辙。这种镇库大钱可能正是铸于高昌王麴文泰曾亲赴长安朝觐之后。作为大唐属国,麴文泰以高昌的国库就是大唐的国库为借口,取得了大唐王朝在技术和人材等方面的支持,才铸制了一系列祭祀和镇库大钱。此前高昌作为西域小国,未必有使用失蜡法铸制鍮石材质阴刻花纹大钱的能力。
娄京一铭泉友集藏的“高昌吉利”背“大唐镇库”外郭暗八仙四蝙蝠纹大钱,直径95.0毫米
lishunfa泉友集藏的“开元通宝”背“大唐镇库”外郭腾飞云龙纹大钱,直径95毫米
笔者认为,高昌作为大唐属国,最初的“高昌吉利”钱很有可能是大唐王朝的“赐藩钱”。因为这种钱币的钱文语气与后来大元王朝颁赐给伊利汗国的“伊藩四钱”钱文语气都是一样的,虽为祝福词语却带有踞高临下的意味。本国铸币一般不会使用这样的钱文。可是高昌国却利用这种赐藩钱做足了文章。一是利用“高昌吉利”钱文铸行本国的行用钱。从钱币遗物看,那种背穿四角加铸扇形纹的精整厚重钱币有可能是唐王朝颁赐之物,而那种较为薄小的光背钱应该是高昌国自铸钱币。二是铸制面文“高昌吉利”背“大唐镇库”
钱,以迎合大唐王朝关怀和体恤,从而期冀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三是比照主权独立国家举行祭祀活动,铸制了多种祭祀大钱,并公然将十二章纹加铸到祭祀大钱上。此后高昌国野心逐步膨胀,对大唐王朝也越来越傲慢无礼。正如《新唐书·高昌传》所载:“数年朝贡不入,无籓臣礼,擅置官,拟效百僚。”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亡。
“高昌吉利”背穿四角铸扇形纹厚重型钱币,直径27.3毫米,重9.7克
“高昌吉利”小平钱,直径24.6毫米,重3.3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