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2022-07-12 10:43:03)
标签:

高昌故城

交河故城

吐鲁番

世界遗产

减地留墙

分类: 亚洲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高昌故城的佛塔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

世界遗产之旅第131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带有世界遗产标识的高昌故城石碑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吐鲁番真是一个好地方,除了炭火烤羊腿和葡萄美酒夜光杯,这里还有火焰山、坎儿井、葡萄沟和万佛宫,当然也有世界遗产级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这些铿锵有力的唐朝边塞诗中提到的交河正是滋养两座故城的牙尔乃孜沟的支流。吐鲁番的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白天气温每天都超过42度,在万里无云、烈阳如炙的大漠戈壁中寻访故城,深感亘古之沧桑、日月之交替与人生之苦短,千年的日月轮回都凝聚在这里的残垣断壁上,遥想千余年前的某一天,某位诗人也许正在交河河畔信马由缰,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路上曾在这里讲经月余。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交河故城中保存较完好的土台

 

景点简介

高昌故城与交河故城同在吐鲁番市的高昌区,两者相距不足10Km,都在著名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上,两座故城的建筑类似于唐代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分外城、内城、宫城等三部份。高昌故城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历经西汉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唐代西州和高昌回鹘等时期,时间跨度长达1400年左右。交河故城面积47万平方米,位于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古代车师国的都城也曾在此,这里是车师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交河故城还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带有世界遗产标识的交河故城大门

 

所在地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笔者和许教授在完全自然形成的克拉玛依魔鬼城内

 

经纬度坐标

北纬42572秒,东经89350秒。距离葡萄沟7公里、火焰山40公里。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吐鲁番的火焰山全景

 

访时间

20168月,带女儿与好友许教授及许公子共同前往。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笔者在用“减地留墙”方法建造的古院落中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高昌故城大佛寺的讲经台,史料记载唐玄奘曾在此讲经月余

 

遗产录时间/

201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岁月及战争等不可抗力的损毁较为严重,按庞氏评分标准得分为61分。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夯土方法建造的高昌故城墙壁

 

景点杂谈

由于战略位置重要,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战火连绵,蒙古贵族海都大军经过多年的拉锯战,先后攻破高昌、交河两城。破城后的蒙古大军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而改信伊斯兰教,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两座毁损严重的故城终于被弃,走完了它们1500年的生命历程。就建筑方法而言,这两座相邻的故城貌似而神异,是使用完全不同的两种建造方法建造而成的。高昌故城地处平地,使用了夯土法修建,就是将粘土、粗砂和小石块构成的三合土中的空隙经过反复夯实后修建成城墙及房屋。这种建筑法在我国近现代也被被广泛使用,南至福建的客家土楼,北至黑龙江的干打垒都是典型的夯土结构建筑。而地处高台之上的交河故城基本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建造而成,直接从地表向下挖凿形成,所有的建筑墙体全部都是原生土,特别是狭长而幽深的街巷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交河故城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吐鲁番的干燥少雨气候使两座故城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沧桑后,城市建筑的主体结构依然能奇迹般的保存下来,得以日后荣列世界遗产名录。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31号
交河故城是一座被雕刻出来古代市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